[实用新型]一种矩形巷道防冲吸能液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0032.4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9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任建喜;曹西太郎;张琨;宋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E21D15/51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梁 顶梁 铰接 底端 围岩 吸能 矩形巷道 液压支架 防冲 让位 冲击地压 铰接连接 抗震橡胶 吸能材料 液压支柱 冲击能 卸压 支架 机具 伤害 吸收 | ||
一种矩形巷道防冲吸能液压支架,3根让位‑吸能液压支柱分别为支柱A、支柱B和支柱C;长直顶梁包含顶梁A、顶梁B和顶梁钢铰接,顶梁A、顶梁B通过顶梁钢铰接连接;长直底梁包含底梁A、底梁B、底梁C、底梁钢铰接A和底梁钢铰接B,底梁A、底梁B通过底梁钢铰接A连接,底梁B、底梁C通过底梁钢铰接B连接;支柱A、支柱B顶端与顶梁A铰接,支柱C顶端与顶梁B铰接,支柱A底端与底梁A固定连接;支柱B底端与底梁B固定连接,支柱C底端与底梁C固定连接,在突发围岩冲击时,支架中的抗震橡胶吸能材料能够立即发生作用,与刚性顶梁一起为围岩实现一个快速的让位卸压过程,吸收围岩冲击能。能在冲击地压发生时,减少对人员、机具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煤矿巷道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矩形巷道防冲吸能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在井巷或工作面煤岩体内,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伴随着煤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是一种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现象,通常会瞬间造成巷道冒落垮塌、片帮甚至闭合堵塞,不仅影响采掘进度,而且常常威胁到采掘人员及机具的安全。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频次和烈度显著增大,因此,冲击矿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已成为我国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冲击地压巷道主要采用“强卸压、强支护”的事前预防技术,但缺少对冲击发生时减灾的研究。同时,由于矩形巷道的断面利用率高、掘进和支护简单等特点,在煤矿生产中使用非常普遍,因此,对矩形巷道冲击发生时减少灾害损害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矩形巷道防冲吸能液压支架,该巷道液压支架用于煤矿冲击地压巷道支护,能在冲击地压发生时,减少对人员、机具的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矩形巷道防冲吸能液压支架,包括由3根让位-吸能液压支柱、长直顶梁、长直底梁和钢铰接组成, 3根让位-吸能液压支柱分别为支柱A、支柱B和支柱C;长直顶梁包含顶梁A、顶梁B和顶梁钢铰接,顶梁A、顶梁B通过顶梁钢铰接连接;长直底梁包含底梁A、底梁B、底梁C、底梁钢铰接A和底梁钢铰接B,底梁A、底梁B通过底梁钢铰接A连接,底梁B、底梁C通过底梁钢铰接B连接;支柱A、支柱B顶端与顶梁A铰接,支柱C顶端与顶梁B铰接,支柱A底端与底梁A固定连接;支柱B底端与底梁B固定连接,支柱C底端与底梁C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柱A、支柱B和支柱C上均有换向阀,换向阀用于控制液压千斤顶的高度伸缩,支柱A、支柱B和支柱C协同工作,能使顶梁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的支柱A、支柱B和支柱C上部为普通液压支柱,下部为套管,支柱A、支柱B和支柱C的底部可在套管内上下运动,套管内固定与套管内径相同的抗震橡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固定和铰接结合的连接方式,使得此结构整体为非静定结构,可使本液压支架对巷道局部变形如底鼓、顶板变形有一定的协同性,能够保证支架的正常工作。每根让位-吸能液压支柱底部都有特设的吸能构建,使支架同时具有了刚性支护能力和快速吸能让位的双重特性,即在未发生冲击的情况下,支架能够提供给钢梁足够的支撑力以满足围岩静压下的支护需求,而在突发围岩冲击时,支架中的抗震橡胶吸能材料能够立即发生作用,与刚性顶梁一起为围岩实现一个快速的让位卸压过程,吸收围岩冲击能,保护巷道空间与内部人员、设备。液压支架的高度升降由液压支柱控制,便于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强度高、稳定性强,便于装、拆、运作业,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顶梁A;2为顶梁B;3为底梁A;4为底梁B;5为底梁C;6为顶梁钢铰接;7为底梁钢铰接A;8为底梁钢铰接B;9为支柱A;10为支柱B;11为支柱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00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巷道电动便携式金属网自动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介质矿用单体液压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