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件的定型卡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9828.8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1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饶德生;陈云峰;赵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邦塑精密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72;B29C45/76;B29C45/7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廖华均 |
地址: | 528414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件 装夹 圆形通孔 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夹紧装置 报警器 豁口 定型卡 卡装 冷却 电性连接 椭圆弧状 占用空间 不良品 成品率 中轴 连通 配合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塑件的定型卡装装置,包括有装夹座,装夹座上设有圆形通孔和安装槽,安装槽通过椭圆弧状的豁口连通圆形通孔,安装槽、豁口、圆形通孔形成用于卡装注塑件的卡装位,装夹座上还设有夹紧装置、控制单元、多个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报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装夹座配合夹紧装置装夹注塑件,使得注塑件在空气冷却的时候,避免了注塑件的两侧出现向上往中轴弯曲的情况,从而减少了不良品,提高了成品率;其次,装夹座对应卡装位的正中部的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通过与控制单元和报警器的配合,使得工人可以及时回收冷却完毕的注塑件,减少了冷却完毕的注塑件占用空间的时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生产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注塑件的定型卡装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件是通过注塑机将处于高温流体状态下的塑料注入到模具中,然后待模具冷却之后成型的。为了提高注塑机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模具的数量,注塑机里的模具注塑完成之后,需要把注塑件从模具里拿出来进行空冷,从而解放模具,让模具再次进行注塑。现有一种上表面呈长条芒果状的注塑件,其边缘为薄片裙边,该注塑件的上表面设有沿长度走向依次分布的圆槽和凹槽,圆槽设置在注塑件的一端,凹槽的长度比圆槽的直径要大。当该注塑件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时候,由于呈长条形,该注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和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散热速度不一样,冷却不均匀,容易使得该注塑件的凹槽两侧的边缘向上往中轴弯曲,从而整个注塑件变形,达不到工厂的生产标准,变成不良品,导致生产的注塑件的成品率不够高;其次,空气的温度的大小影响注塑件冷却时间的长短,当空气的温度有变化的时候,注塑件的冷却时间也有变化,工人无法准确得知注塑件何时才能冷却完毕,不能及时回收冷却完毕的注塑件,只能延长注塑件的冷却时间,以保证注塑件冷却完毕,导致空间占用时长过长,空间的利用率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注塑件两侧往中部弯曲变形,及时提醒工人回收冷却完毕的注塑件,从而提高成品率和空间利用率的注塑件的定型卡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塑件的定型卡装装置,包括有装夹座,所述装夹座的前部设有与注塑件的圆槽相匹配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后侧设有与注塑件的凹槽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前侧左右两边均通过椭圆弧状的豁口连通所述圆形通孔,所述安装槽、所述豁口、所述圆形通孔形成用于卡装注塑件的卡装位,所述装夹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凸台,两个所述凸台上均设有用于将注塑件两侧边缘装夹在所述装夹座上的夹紧装置,两个所述夹紧装置的装夹位位于所述卡装位中心的正左方和正右方,所述装夹座对应所述卡装位的正中部的位置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从左到右依次等间距分布,所述装夹座上还设有带有延时模块的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报警器,所有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装夹座的前侧设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指示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夹座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电源。
进一步,所述电源为锂电池。
进一步,所述夹紧装置为水平式夹钳,所述水平式夹钳上设有用于按压注塑件两侧边缘的橡胶夹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装夹座配合夹紧装置装夹注塑件,使得注塑件在空气冷却的时候,注塑件的两侧被夹紧装置压着,避免了注塑件的两侧出现向上往中轴弯曲的情况,从而减少了不良品,提高了成品率;其次,装夹座对应卡装位的正中部的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通过与控制单元和报警器的配合,使得工人可以及时回收冷却完毕的注塑件,减少了冷却完毕的注塑件占用空间的时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邦塑精密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中山邦塑精密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98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条结构塑料件预变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混料的注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