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安全性能的具有多参数监测功能的LNG槽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1350.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6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积善;邓佳佳;谭金元;李飞;曾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3/22 | 分类号: | B60P3/22;G01N3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罐车 缓冲板 存储腔 本实用新型 多参数监测 监测机构 高安全 固定轴 驾驶室 槽罐 车体 罐体 通孔 成分分析仪 圆柱体结构 安全性能 喷头组件 行驶过程 传动杆 交替的 外套管 中心处 监测 推板 液氮 轴向 体内 保证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具有多参数监测功能的LNG槽罐车,包括驾驶室和位于驾驶室后方的车体,车体上设有槽罐,其中,槽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圆柱体结构的存储腔,存储腔的内径为d1,存储腔的中心处轴向的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交替的设有若干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第一缓冲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缓冲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罐体内还设有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包括外套管、内推板、传动杆、喷头组件和成分分析仪,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槽罐车内的液氮含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保证了监测的准确性,保证槽罐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提高了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罐车,特别涉及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具有多参数监测功能的LNG槽罐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LNG(Liquid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而作为LNG主要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LNG在公路运输过程中问题频发,因此引起我们的注意。LNG在公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LNG在运输过程中自身状态的安全,包括所处的环境参数是否符合天然气安全存储的各种指标;另一方面就是负责运输LNG的槽罐车在运输途中的行驶安全。
专利CN 201510686502.9公开了一种槽罐内化学气体排尽收集控制检测系统。在槽罐顶部的安全阀口处安装有安全阀开启装置,安全阀开启装置经驱动控制信号线与现场安全阀开闭驱动控制装置电连接,现场安全阀开闭驱动控制装置连接有天线,安全阀开启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大气和气体存储罐,槽罐内竖直安装有溢导管,溢导管连通气体存储罐,槽罐底部设有排水口和注水口,其中各路管路的阀和传感器和安全阀开启装置均连接到综合控制检测装置。
专利CN 201620839405.9公开了LNG槽罐车液态杂质含量多参数监测装置,包括LNG 槽罐,所述LNG槽罐内设有储液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内安装有伸缩取样管,所述伸缩取样管的两侧安装防暴电机带动旋转的滑轮一,所述LNG槽罐内的底部安装有滑轮二;钢丝绳一端固定在伸缩取样管两侧连接孔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滑轮二、滑轮一再次固定在连接孔上;PLC控制器与电机之间连接有控制导线。
上述的检测方法存在较多的漏洞,无法对槽罐车内的液氮含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无法保证监测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槽罐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具有多参数监测功能的LNG槽罐车,能够对槽罐车内的液氮含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保证了监测的准确性,保证槽罐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提高了安全性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安全性能的具有多参数监测功能的LNG槽罐车,包括驾驶室和位于驾驶室后方的车体,车体上设有槽罐,其中,槽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圆柱体结构的存储腔,存储腔的内径为d1,存储腔的中心处轴向的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交替的设有若干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
第一缓冲板为圆形结构,第一缓冲板的厚度自圆心处向外逐渐增大,第一缓冲板外缘的厚度为h1,第一缓冲板中心的厚度为h2,h1∶h2=2∶1,存储腔的内径为d1,d1>d2,第一缓冲板的外缘上均匀设有2-4个插接块,插接块插入式的固定在存储腔的内壁上,第一缓冲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第二缓冲板为圆形结构,第二缓冲板的厚度自圆心处向外逐渐减小,第二缓冲板外缘的厚度为h3,第一缓冲板中心的厚度为h4,h3∶h4=2∶3,第二缓冲板的外缘固定在存储腔的内壁上,第二缓冲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罐体内还设有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包括外套管、内推板、传动杆、喷头组件和成份分析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1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