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路层间水排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5101.1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3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唐世平;马吴俊;于佳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槽 道路层 沥青层 垫块 水排 技术方案要点 砂土 本实用新型 道路建设 地面表面 技术效果 间隔设置 倾斜设置 过水孔 排水槽 下表面 粘接层 滞留的 底端 排出 渗水 填充 堆积 铺设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层间水排出结构,应用在道路建设领域,解决了道路层间水堆积滞留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道路层间水排出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表面的沥青层,所述沥青层的下侧设置有水稳层,所述水稳层相对于沥青层的下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水稳层上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设置有若干垫块,各个所述垫块沿集水槽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垫块之间形成过水孔,所述集水槽中填充有砂土,所述集水槽的底端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水稳层的表面铺设有粘接层;具有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倾斜的水稳层将沥青层的渗水通过集水槽排出道路的路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领域,特别涉及道路层间水排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道路结构包括设置在路面表面的沥青层,以及设置在沥青层下侧的水稳层,水稳层与沥青层平行设置。
上述道路在大气降水时,由于沥青层的表面的空隙大,雨水渗透过沥青层并到达水稳层,虽然实现了路面排水的作用,但雨水会继续从沥青层的下侧渗入到水稳层中,而水稳层经由雨水浸泡以后便容易被雨水侵蚀,从而沥青层出现断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层间水排出结构,其优点是能排出道路层之间的渗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层间水排出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表面的沥青层,所述沥青层的下侧设置有水稳层,所述水稳层相对于沥青层的下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水稳层上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设置有若干垫块,各个所述垫块沿集水槽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垫块之间形成过水孔,所述集水槽中填充有砂土,所述集水槽的底端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水稳层的表面铺设有粘接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者在具体施工时,施工者在水稳层上开设出集水槽后,施工者再在集水槽的槽底向下开设排水槽,排水槽开设完成后,施工者在整个水稳层的表面涂裹粘接层,粘接层包裹集水槽和排水槽的槽壁,然后施工者再在排水槽及集水槽中填充砂土,砂土填满排水槽并且砂土的高度低于集水槽的上表面,然后使用者再在砂土上浇筑垫块,垫块的上表面与水稳层的高度相同,然后施工者再在水稳层及垫块上铺设沥青层;沥青层由于其孔隙大的缘故,大气降水时,雨水透过沥青层到达水稳层,水稳层上侧的粘接层密度大,从而避免达到水稳层的雨水继续下渗,雨水沿倾斜设置的水稳层的表面流向集水槽,雨水沿垫块之间的空隙流入集水槽中,并最终从排水槽排出路面,雨水进入到集水槽的过程中会将集水槽和排水槽中的砂土稀释变松,从而砂土随雨水排出排水槽,从而排水槽及集水槽不再被砂土堵塞,从而增大了雨水在排水槽中的流速,故提高了路面排水的效率,粘接层避免了雨水下渗至水稳层中而对水稳层侵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稳层的下侧设置有中砂缓冲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沥青层在承受路面车辆压力时,沥青层受到的压力冲击直接作用于水稳层上,故水稳层易在压力冲击出现裂纹的情况,从而雨水易从水稳层的裂纹中流入到水稳层中,在水稳层的下侧设置的中砂缓冲层对水稳层受到的压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了水稳层受压出现裂纹的情况,而且中砂缓冲层有砂石组成,中砂缓冲层具有漏水性,从水稳层的裂缝中不会在水稳层的裂缝中始终残留,水稳层中的雨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经中砂缓冲层,减少水稳层持续被雨水浸泡造成侵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稳层的下侧设置有级配碎石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级配碎石层具有扩散应力的作用,从而保证了路面的承载强度,避免了路面在承受应力时发生坍塌的情况,同时,级配碎石的透水性强,避免了雨水在路面层之间滞留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贯穿中砂缓冲层和级配碎石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直接连通中砂缓冲层和级配碎石层,雨水进入到排水槽后能快速流过中砂缓冲层和级配碎石层,减少雨水在中砂缓冲层和级配碎石层之间浸透的过程,从而提高了路面雨水排出的速度,减少路面积水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5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道路暗埋排水构件
- 下一篇:一种园林景观用路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