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轴承内圈组件夹持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8145.7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3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辉;邹黎明;汪登科;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5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涨套 导柱 轴承内圈组件 本实用新型 夹持工装 内圈组件 机器人 加工 辅助阶梯 工序加工 压紧螺栓 组合装配 安装孔 孔加工 螺纹孔 双滚道 圆锥销 单件 精镗 压板 锥压 装配 保证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轴承内圈组件夹持工装,包括基座、双向涨套、与分体导柱,所述基座上设有双向涨套与分体导柱,所述双向涨套内设有锥压紧套,所述双向涨套顶端设有压紧螺栓;所述分体导柱通过辅助阶梯压板设于基座上。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精镗内圈组件的单件螺纹孔加工、安装孔加工、组合装配、圆锥销孔加工共计4道工序加工合为一道工序完成,保证了内圈组件双滚道的精度一致性,加工时间短,效率高,保证了装配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工装,具体地说是轴承内圈组件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在机器人轴承内圈的加工过程中,其中的RV机器人轴承内圈组件的单个零件加工,并且内圈是与多个零件是成组装配和使用的。因此,对轴承内圈组件双滚道的同轴度、尺寸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更对内圈组件双滚道之间一致性精度的较高要求。目前,现有的RV机器人轴承内圈组件的加工方法基本采用单件螺纹孔加工、安装孔加工、组合装配、圆锥销孔加工共计4道工序加工完成。加工效率较低,综合成本较高,加工周期较长。出现的误差将影响RV机器人轴承的内圈后期精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轴承内圈组件夹持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轴承内圈组件夹持工装,包括基座、双向涨套、与分体导柱,所述基座上设有双向涨套与分体导柱,所述双向涨套内设有锥压紧套,所述双向涨套顶端设有压紧螺栓;所述分体导柱通过辅助阶梯压板设于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为长方体且设有固定孔,基座的顶面设有锥状套杆。
进一步地,所述套杆内设有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涨套与分体导柱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阶梯压板包括辅助阶梯上压板与辅助阶梯下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分体导柱通过辅助阶梯上压板与辅助阶梯下压板设于基座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基于产品结构以及应用工况设计,将现有的RV机器人轴承内圈组件的由4道工序合并至一道加工完成,解决了内圈组件的滚道同轴度、尺寸精度的一致性,出现的误差将影响RV机器人轴承的内圈后期精加工精度。
可实现精镗内圈组件的单件螺纹孔加工、安装孔加工、组合装配、圆锥销孔加工共计4道工序加工合为一道工序完成,保证了内圈组件双滚道的精度一致性,加工时间短,效率高,保证了装配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中基座1的主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机器人轴承内圈组件夹持工装,包括基座1、双向涨套2与分体导柱6,所述基座1上设有双向涨套2与分体导柱6,所述双向涨套2内设有锥压紧套3,所述双向涨套2顶端设有压紧螺栓4;所述分体导柱6通过辅助阶梯压板设于基座1上。
所述基座1为长方体且设有固定孔12,基座1的顶面设有锥状套杆11;所述套杆11内设有螺孔13。
所述双向涨套2与分体导柱6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8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雕铣机的压紧盘装置
- 下一篇:用于电动汽车气动元件的加工中心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