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箍筋定位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8805.1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9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铭;赵凯;刘振;魏威;赵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建航建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箍筋 高度定位板 定位板 定位孔 定位模具 本实用新型 定位组件 槽孔部 连接面 墙板 高度方向排列 定位准确性 竖直设置 相对两侧 低成本 穿过 侧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箍筋定位模具,安装于墙板的侧面,所述箍筋定位模具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高度定位板和厚度定位板,所述高度定位板包括设于其相对两侧的两个连接面,各所述连接面分别连接所述厚度定位板和所述墙板,所述连接面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厚度定位板两侧的两个槽孔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度定位板上开设定位孔,并使用厚度定位板置于所述高度定位板上,箍筋穿过所述定位孔上的槽孔部,解决了箍筋定位难的技术问题,达到在低成本情况下,保证箍筋的定位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箍筋定位模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剪力墙PC构件的侧面外露箍筋的定位不准确是各个PC构件厂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之一,在实际施工时,箍筋位置控制不好,轻者需要返工,重者还可能导致整个PC构件的报废。传统的箍筋固定主要有两种施工方法:一是靠人工绑扎,但这种方法无法保证箍筋的定位准确性;二是橡胶堵塞定位,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还会造成混凝土环境的污染。因此,急需一种既能保证箍筋的定位准确性,又不使用高额成本的施工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箍筋定位模具,通过在高度定位板上开设定位孔,并使用厚度定位板置于所述高度定位板上,箍筋穿过所述定位孔上的槽孔部,解决了箍筋定位难的技术问题,达到在低成本情况下,保证箍筋的定位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箍筋定位模具,安装于墙板的侧面,所述箍筋定位模具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高度定位板和厚度定位板,所述高度定位板包括设于其相对两侧的两个连接面,各所述连接面分别连接所述厚度定位板和所述墙板,所述连接面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中间成形为矩形孔部,所述矩形孔部的相对两侧延伸开设形成槽孔部。
本实用新型箍筋定位模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箍筋定位模具还包括两个侧板,各所述侧板分别垂直固接于所述高度定位板的连接面上,且各所述侧板分别设于所述高度定位板的水平方向上的两侧,以使所述两个侧板和高度定位板界定成形为两端以及上方开口的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箍筋定位模具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箍筋定位模具还包括若干加强板,各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侧板,且各所述加强板分别垂直固接于所述厚度定位板上。
本实用新型箍筋定位模具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数量为二且分别固接于所述两个侧板的两端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具有至少一个并固接于所述两个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加强板间隔布置在二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箍筋定位模具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上开设有吊装孔。
本实用新型箍筋定位模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厚度定位板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箍筋定位模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厚度定位板的端部上还连接有拉手。
本实用新型箍筋定位模具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手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拉手的抓洞。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高度定位板上开设定位孔,并使用厚度定位板置于所述高度定位板上,箍筋穿过所述定位孔上的槽孔部,解决了箍筋定位难的技术问题,达到在低成本情况下,保证箍筋的定位准确性。
(2)加强板可加强整个箍筋定位模具的强度刚度,使其更加稳固。
(3)厚度定位板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可使用螺栓通过固定孔将厚度定位板固定于所述高度定位板上。
(4)拉手方便拆卸厚度定位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建航建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建航建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8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