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3090.8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8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万付;蒲鹤;夏沧澜;刘全桢;顾晓明;高鑫;陶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8 | 分类号: | F17D1/08;F17D5/02;F17D3/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烃 装卸安全 防护装置 控制器 气动阀 压缩机 鹤管 本实用新型 浓度传感器 声光报警器 相端 紧急切断装置 汽车罐车 现场操作 装卸鹤位 信号线 可用 气化 泄漏 装卸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化烃泄漏时大量气化,现场操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开启紧急切断装置而导致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种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气动阀、压缩机、浓度传感器、控制器、声光报警器,装卸鹤管的气相端、液相鹤管根部、汽车罐车的气相端、液相鹤管根部分别设有气动阀,气动阀与压缩机相连,控制器与压缩机相连,每个液化烃装卸鹤位的下部设有浓度传感器,声光报警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液化烃装卸作业所采用的快速接头为扳把式快速接头,该接头为直通型结构设计,采用黄铜或不锈钢材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卡箍发生变形或者磨损,高压装卸过程中会出现脱落造成液化烃泄漏。流体装卸臂上并未配备紧急切断阀或联动急停等装置,装卸过程中如果出现快速接头脱落(并未引起紧急拉断阀拉断)液化烃泄漏的情况,无法实现快速阻止液化烃泄漏,会造成液化烃迅速气化形成爆炸空间,遇到火花时会引起爆炸。汽车罐车罐体底部液相、气相口处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有手动和液压两种控制方式,汽车罐车多数使用手动控制紧急切断阀。液化烃泄漏时大量气化,现场操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开启紧急切断装置,造成液化烃大量泄漏。
CN203298895 U公布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液化烃输气管线测温装置,包括分布式光纤测温传感器以及用于固定分布式光纤测温传感器的测温夹具,其特征在于测温夹具设有夹具体,夹具体内侧平行设置两条支撑板,夹具体的横截面为弧形,夹具体与其内侧设有的两条彼此平行的支撑板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分布式光纤测温传感器的通道,能够实现对液化烃管线温度的连续、实时的监测,并能够根据监测结果完成液化烃输气过程中异常情况的预警/报警,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测温准确等显著的优点。现场紧急切断装置均需人工操作,在事故状况下操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切断装置,需要一种事故状态下自动切断装置。本发明在液化烃泄漏的事故状态时,自动切断罐车和装卸鹤管两方的装卸管路,及时切断泄漏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液化烃泄漏时大量气化,现场操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开启紧急切断装置而导致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装置,具有安全性较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阀、压缩机、浓度传感器、控制器、声光报警器,装卸鹤管的气相端、液相鹤管根部、汽车罐车的气相端、液相鹤管根部分别设有气动阀,气动阀与压缩机相连,控制器与压缩机相连,每个液化烃装卸鹤位的下部设有浓度传感器,声光报警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与浓度传感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装置中设有一键急停手动切断阀切断压缩机气源和所有气动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浓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声光报警器、控制器位于控制室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一键急停手动切断阀位于控制室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气动阀为气动电磁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为空气压缩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装置,在装卸事故状态下代替手动触发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切断罐区和汽车槽车的泄漏源,避免液化烃气化产生爆炸空间。该液化烃装卸安全防护系统可以自动自动识别泄漏事故状态,及时切断罐区和汽车槽车方的泄漏源,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切断,保证了液化烃作业安全性,减少了人员伤亡,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30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蜡油中转装置及输送系统
- 下一篇:快溶桶出料管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