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2034.1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0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袁伟;梅盛开;郭前建;李松;于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26/00;B23K26/352;B08B3/12;B08B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渐开线 式微 沟槽 复合 织构减摩 表面 | ||
1.一种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其特征是:表面织构包括油坑、渐开线式微沟槽和凹坑微织构;所述的油坑为摩擦面圆心位置的一个储油凹坑,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为从油坑位置开始处顺应机械表面运动方向并往外延伸的宏观沟槽,且所述渐开线式微沟槽的延伸方向与机械表面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的凹坑微织构为顺应与渐开线式微沟槽起点的法线具有20°夹角的直线并依次向外排列的微织构,所述凹坑微织构的边界线为渐开线式微沟槽起始点的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其特征是:所述的油坑为圆形凹坑,直径为50mm,深度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其特征是: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排列在油坑周围角度间隔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其特征是:所述渐开线式微沟槽的宽度为3mm,深度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其特征在于,凹坑微织构为顺应与法线方向夹角20°的直线方向依次排列,每条直线之间的间隔范围为275-355μm,凹坑之间间隔范围为275-35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其特征是:所述凹坑微织构的直径范围为30-55μm,深度范围为8-3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其特征是:所述凹坑微织构的分布密度范围为15%-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开线式微沟槽复合织构减摩表面,其特征是:所述凹坑微织构的分布密度范围、直径、间隔可根据工况由以下公式计算其中Sp为凹坑微织构密度,r为凹坑微织构半径,d为与法线方向夹角20°直线之间的间隔,l为凹坑微织构之间的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20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