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皮颈椎后路单开门内固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8675.3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6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邓忠良;石磊;邓瑞;徐洲;楚磊;余柯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件 单开门 经皮 牵引件 内固定系统 颈椎后路 软组织 固定装置 技术辅助 手术创伤 椎板固定 固定部 椎弓根 颈椎 拉紧 内镜 置入 椎板 成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皮颈椎后路单开门内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牵引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分别设置有椎板固定部和椎弓根固定部,通过所述牵引件可将第一固定件拉紧于第二固定件。本系统通过经皮置入椎板成型的固定装置,通过牵引件可采用经皮内镜技术辅助进行单开门手术,做到了单开门手术的经皮操作,减少了对颈椎后方软组织的手术创伤,使“单开门”手术更加微创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经皮颈椎后路单开门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颈椎后路“单开门”技术,需要从颈椎后方切开皮肤,剥离椎旁软组织和肌肉,暴露颈椎后方结构,磨断一侧椎板与侧块交界(开门侧),另一侧椎板单皮质磨除(门轴侧),然后向门轴侧掀开,使用线或内固定维持椎板处于“单开门”状态。相对于经皮内镜下手术,现有技术创伤大,增加了伤口感染风险和术后疼痛的发生率,继而增加了术后康复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颈椎后路单开门内固定系统,通过经皮置入椎板成型的固定装置,通过牵引件可采用经皮内镜技术辅助进行单开门手术,做到了单开门手术的经皮操作,减少了对颈椎后方软组织的手术创伤,使“单开门”手术更加微创化。
经皮颈椎后路单开门内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牵引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分别设置有椎板固定部和椎弓根固定部,通过所述牵引件可将第一固定件拉紧于第二固定件。
进一步,所述牵引件为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拉绳。
进一步,所述固定系统还包括将拉绳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进行固定的第一锁紧组件和第二锁紧组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与椎板固定的第一螺钉。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包括与第一螺钉通过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帽,与第一螺帽的螺纹孔相交在第一螺帽上贯穿设有一个拉绳通道,所述拉绳通道设置在第一螺帽的螺纹孔的尾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椎弓根固定的第二螺钉。
进一步,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包括活动套设于第二螺钉并用于拉绳导向的导向件、将拉绳固定在导向件上的固定组件。
进一步,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用于拉绳导向的导向通道,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通道的进出口处对拉绳进行固定的限位件和压紧件,所述导向件通过压紧件压紧于限位件。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和压紧件朝向导向件的侧面上均设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为设置在导向通道的进口一侧并与第二螺钉螺纹连接的底片,所述压紧件为设置在导向通道的出口一侧并与第二螺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经皮螺钉的置入可以避免对后方椎旁肌肉的剥离,减少手术创伤,同时配合颈椎经皮内镜技术,镜下完成椎板的离断和部分磨除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同时,该系统还自带通道下锁紧装置,以椎弓根为锚定点,椎板钉在体外锁紧绳牵拉下可以辅助开门和锁定开门的程度。本系统能经皮完成单开门手术,减少手术创伤,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系统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8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脊柱后路钉板内固定系统
- 下一篇:胫骨近端锁定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