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3-羟基丁酸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2860.7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9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呼延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1/41 | 分类号: | C07C51/41;C07C59/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0 | 代理人: | 张维东 |
地址: | 20012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丁酸盐 羟基丁酸 成盐 制备 物料损失 水中 生产成本 精制 有机溶剂丙酮 羟基丁酸乙酯 浓缩 碱性催化剂 能源消耗 受热过程 无水乙醇 无机碱 节约 省略 丙酮 粗品 粗制 甲酯 收率 水解 析晶 吸潮 过滤 洗涤 能耗 保证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3‑羟基丁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1)提供3‑羟基丁酸乙酯或3‑羟基丁酸甲酯,经碱性催化剂水解,得3‑羟基丁酸;(2)3‑羟基丁酸与无机碱反应,得到3‑羟基丁酸盐。本发明采用水中成盐,使反应进行的更彻底,节省了反应时间,降低了能耗及物料损失,提高了产品收率,节约了生产成本。省略了3‑羟基丁酸盐粗品制备的浓缩过程,以及3‑羟基丁酸盐成品的无水乙醇精制浓缩、加丙酮析晶、过滤、洗涤、干燥等一系列过程,省去了有机溶剂丙酮,而且节约了相应过程的物料损失和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了3‑羟基丁酸成盐的生产成本。减少了3‑羟基丁酸盐的粗制及精制中的受热过程,水中成盐也避免了3‑羟基丁酸盐成品易吸潮的问题,保证了3‑羟基丁酸成盐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3-羟基丁酸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羟基丁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具有醇和羧基的综合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制药原料和药理学试剂。其中(R)-3-羟基丁酸是3-羟基丁酸外消旋体中的R-构型的异构体,是一种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化合物,CAS号为625-72-9。(R)-3-羟基丁酸是哺乳动物体内由肝脏内的长链脂肪酸代谢而产生的化合物,作为主要的酮体存在于血浆和外周组织中,在人体外周组织具有很好的渗透能力及快速扩散能力,可以用作身体大部分组织中的能量来源。一般地,R-3-HB多以各种盐的形式存在。(R)-3-羟基丁酸除了具有营养功能之外,还具有治疗许多疾病的作用,包括:可以治疗许多得益于酮体水平提高的疾病(如包括癫痫和肌阵挛的神经紊乱疾病以及包括阿尔兹默症和痴呆等的神经退化性疾病);通过氧化辅酶Q来减少自由基伤害(如缺血症);加强代谢效率(提高训练效率以及运动成绩,治疗供养不足、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治疗如癌症尤其是脑癌(如星细胞瘤等)相关的疾病;对于糖代谢紊乱(如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低血糖低酮体症等)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用于防治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症、重度骨质疏松症以及相关骨折等。基于这些功能,(R)-3-羟基丁酸及其盐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和药物,具有巨大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R)-3-羟基丁酸的制备主要为化学法和微生物法。现有技术的化学合成法的缺点主要是产物的光学纯度相对较低,即对映体过量值(ee值)相对较低。微生物发酵法可直接得到R-3-HB;或者先采用微生物合成聚R-3-HB,然后降解该聚合物得到R-3-HB,微生物法的产物ee值较高,但由于工艺均较复杂,生产投入大,导致R-3-HB的成本和价格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法制备3-羟基丁酸盐的成本高和纯度低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3-羟基丁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
(1)提供3-羟基丁酸乙酯或3-羟基丁酸甲酯,经碱性催化剂水解,得3-羟基丁酸;
(2)3-羟基丁酸与无机碱反应,得到3-羟基丁酸盐。
进一步,
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锂。
进一步,
3-羟基丁酸乙酯或3-羟基丁酸甲酯与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5~4.5。
进一步,
所述无机碱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或者氢氧化钠,对应得到的3-羟基丁酸盐为3-羟基丁酸钾、3-羟基丁酸钙、3-羟基丁酸镁或者3-羟基丁酸钠。
进一步,
所述3-羟基丁酸与无机碱的摩尔比为2~2.1:1.5。
进一步,
在步骤(2)中还需要加入活性炭,活性炭的重量为3-羟基丁酸重量的10%。
进一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28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