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尾喷口零件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涂覆和返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8045.3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7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梁莹;李晗晔;刘志强;徐琪;王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5/00 | 分类号: | B05D5/00;B05D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马海芳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尾喷口 返修 多频段 喷涂区 中低温 涂覆 兼容 中间层 固化 航空发动机 有机溶剂除油 生产周期 中间层表面 超声清洗 二次保护 加温固化 零件表面 喷涂底漆 喷涂面层 结合力 前处理 吹砂 面层 喷涂 装配 损伤 飞机 运输 | ||
一种发动机尾喷口零件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涂覆和返修方法,属于航空发动机用涂层涂覆领域。该方法为:将待处理的发动机尾喷口零件超声清洗、干燥,有机溶剂除油,非喷涂区保护,吹砂;喷涂底漆、室温晾置、喷涂中间层、中间层固化、去除非喷涂区保护、中间层表面清理、非喷涂区二次保护、喷涂面层、面层固化,得到产品。该方法满足了飞机对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的需求。针对发动机尾喷口零件使用及结构特点,前处理方法改善了发动机尾喷口零件表面质量,有助于提高涂层的结合力,涂层采用加温固化,缩短了生产周期,针对了涂层在运输、装配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损伤状态,采取相应的返修方法,更有针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用涂层涂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尾喷口零件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涂覆和返修方法。
背景技术
为满足发动机及其配装飞机对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的需求,采用多层涂层体系,即由底层、中间层及面层组成,采用压缩空气喷涂方式,涂层可满足尾喷口零件使用要求。但将该涂层材料进行工程化应用仍存在各种问题,如发动机尾喷口零件若为修理件,其表面存在油污和不同程度的氧化,且零件结构复杂,多为焊接组合件,存在孔隙、夹缝,若零件基体清理不彻底会影响涂覆涂层的结合力,涂层的使用可靠性存在较大风险;对于实际零件生产采用最优工艺流程及涂层固化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喷涂涂层的零件在运输、装配及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刮碰、划伤、涂层鼓泡、脱落等现象,可局部返修尽量不采用涂层全部去除重新涂覆的方法,应针对涂层损伤状态采用不同的返修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尾喷口零件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涂覆和返修方法,该方法针对的发动机尾喷口零件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的工程化应用,是一种耐190℃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的涂覆方法和涂层受损后的返修方法,包括前处理工艺、涂层涂覆工艺、涂层固化工艺和涂层返修工艺,该方法满足了飞机对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的需求。针对发动机尾喷口零件使用及结构特点,前处理工艺方法改善了零件表面质量,有助于提高涂层的结合力,涂层采用加温固化,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并且提供的返修方法,针对了涂层在运输、装配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损伤状态,采用不同的返修方法,更有针对性。
本发明的一种发动机尾喷口零件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前处理工艺
将待处理的发动机尾喷口零件经过清洗剂超声清洗、干燥,用有机溶剂除油,非喷涂区保护,吹砂,得到预处理后的发动机尾喷口零件;
步骤2:喷涂工艺
对预处理后的发动机尾喷口零件喷涂底漆、室温晾置、喷涂中间层、中间层固化、去除非喷涂区保护、中间层表面清理、非喷涂区二次保护、喷涂面层、面层固化,得到涂覆中低温多频段兼容涂层的发动机尾喷口零件;
其中,
所述的中间层固化,采用阶梯升温固化工艺,具体为55-65℃保温1-3h,升温至110-130℃保温1-3h;
所述的面层固化,具体为110-130℃保温1-3h。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清洗剂为水基清洗剂。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根据发动机尾喷口零件的材质进行选择,优选为无水乙醇或丙酮。
所述的步骤1中,待处理的发动机尾喷口零件结构复杂,均为焊接组合件,存在孔隙、夹缝,经过清洗、干燥、除油,可以更有效的清理干净零件表面及孔、夹缝处的油污和积碳。经过前处理工艺,后续喷砂可以有效净化、粗化零件表面,进一步提高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力。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中间层表面清理具体为:中间层表面打磨或吹砂处理、压缩空气清理、乙醇擦拭、晾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8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