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益生菌的婴儿奶粉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4582.1 | 申请日: | 201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9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轻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晓轻 |
主分类号: | A23C9/152 | 分类号: | A23C9/152;A23C9/156;A23C9/16;B65D8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益生菌 第二容器 婴儿奶粉 奶粉 婴儿配方奶粉 氮气 容纳 第一容器 生长发育 婴儿肠道 粉剂 冲泡 腹泻 货架 婴儿 输出 治疗 预防 | ||
一种具有益生菌的婴儿奶粉,包括:容纳婴儿配方奶粉的第一容器,用于容纳益生菌粉剂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能够根据婴儿奶粉的冲泡量,输出不同体积的益生菌粉末,同时保持第二容器内氮气的稳定,避免对于第二容器内剩余益生菌活性的影响。本发明能够调节婴儿肠道免疫,预防和治疗腹泻,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保持奶粉中益生菌的活性,延长奶粉的货架期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奶粉包装,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益生菌的婴儿奶粉的包装。
背景技术
对于婴幼儿来说,母乳喂养是婴儿时期营养来源的首要选择,被给予极高评价和推广。母乳含有适当比例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易于被婴儿所消化和吸收,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此外,母乳中富含乳铁蛋白、双歧因子等免疫因子,可以防止婴儿发生肠道感染性疾病。
但现今社会发展快速,许多母亲由于外出工作或者自身身体状况等各种原因不能为婴儿提供足够的母乳营养,并非每个婴儿都能享受母乳的益处。当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需求的时候,组成和功能类似的母乳替代品即婴儿配方奶粉就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配方奶喂养婴儿与母乳喂养婴儿的肠道菌群的结构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婴儿配方奶的不断改进,不但结构上,而且功能上更加模仿母乳,使其肠道菌群结构更接近母乳喂养婴儿。
许多的婴儿配方奶中添加了益生菌,其主要目的是模仿母乳的有益作用,提高配方奶喂养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之间的平衡。这为母乳不足或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益生菌不但可以调节肠道免疫,预防和治疗腹泻,也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还参与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并维护肠壁吸收、分泌功能,能够合成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且在预防疾病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益生菌中的活菌数指标即益生菌的活性是添加益生菌的婴儿奶粉所面临的技术瓶颈,整个货架期间所含的益生菌活菌数不能低于其对宿主发挥有益健康作用的最低数值。而婴儿奶粉在开启后,奶粉中的益生菌收到环境的影响,会逐渐失去活性,导致影响益生菌的功效。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婴儿奶粉中的益生菌失效,通常采用将益生菌采用独立的小袋包装,作为奶粉包装的附属,在奶粉使用时开启单个小袋,添加到奶粉中,避免开启奶粉包装后导致益生菌失效,如CN103508076A的发明专利中所记载的。然而,婴儿饮用奶粉时并非定量,其单次饮用量变化可能较大,现有技术中独立包装的益生菌小袋仅能够提供固定量的益生菌,无法根据婴儿饮用奶粉量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益生菌的婴儿奶粉,包括:第一容器,其用于容纳婴儿奶粉;第二容器,其用于容纳益生菌,所述益生菌为固体粉剂,所述第二容器内容纳有保持益生菌活性的氮气;所述第二容器能够根据婴儿奶粉的冲泡量,输出不同体积的益生菌粉末,同时保持第二容器内氮气的稳定,避免对于第二容器内剩余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器为奶粉盒或者奶粉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器侧面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设置固定卡扣,所述第二容器设置于固定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益生菌输出部,所述益生菌输出部包括设置第一开关阀的第一开口,设置第二开关阀的第二开口以及设置第三开关阀的第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益生菌输出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益生菌输出部的侧面或者顶部,所述第三开口设置于所述益生菌输出部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器还包括益生菌定量部,其设置于益生菌输出部上方,其与益生菌输出部接口处设置第一开关阀。
进一步的,所述益生菌定量部侧面设置有刻度,用于定量单次输出的益生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器还包括益生菌存储部,其设置于益生菌定量部上方,其与益生菌定量部接口处设置第四开关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晓轻,未经贾晓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4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