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行星磁轮驱动装置的磁动力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1010.X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1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白文鑫;曾励;竺志大;戴敏;杨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8/00 | 分类号: | B60K8/00;B60K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装置 永久磁铁 磁轮 行星 电磁铁 磁动力汽车 磁拉力 汽车制造技术 行星齿轮装置 微型发电机 电力驱动 节能减排 轮毂转动 能量回收 汽车内部 燃烧燃料 行星轮系 定子轴 齿轮 发电机 轮毂 通电 驱动 运转 | ||
一种带有行星磁轮驱动装置的磁动力汽车,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结构上在汽车内部设置行星磁轮驱动装置,该装置由行星轮系、定子轴、永久磁铁、电磁铁和微型发电机连接构成,利用电磁铁通电后与永久磁铁产生磁拉力带动轮毂转动,利用安装于齿轮上的永久磁铁之间产生的磁拉力使轮毂运转更加平稳快速,并利用行星齿轮装置带动发电机实现能量回收,取代了通过燃烧燃料来驱动,并弥补了电力驱动的不足,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有行星磁轮驱动装置的磁动力汽车,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电磁铁与永久磁铁产生磁拉力以及永久磁铁之间产生磁拉力带动轮毂转动的磁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动力来源大都来自于两种,一种以电力来驱动,一种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汽油、柴油等)来驱动。然而,采用锂电池、氢电池等车用蓄电池的技术尚不完善,存在着续航能力不足、成本高等问题;化石燃料正在日益枯竭,以及从节能减排的立场上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驱动动力来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燃料汽车不够环保,而电动汽车中蓄电池的技术尚不完善,存在着续航能力不足、成本高等不足,提出一种带有行星磁轮驱动装置的磁动力汽车,利用电磁铁通电后与永久磁铁产生磁拉力带动轮毂转动,利用安装于齿轮上的永久磁铁之间产生的磁拉力使轮毂运转更加平稳快速,并利用行星齿轮装置带动发电机实现能量回收,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行星磁轮驱动装置的磁动力汽车,包括车身主体,设置在车身主体内的车轮、刹车、电控总开关、控制器和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轮毂内设有行星磁轮驱动装置,所述行星磁轮驱动装置由行星轮系、定子轴、永久磁铁、电磁铁和微型发电机构成,所述轮毂的内表面设有固定的内齿圈,所述行星轮系由太阳轮、行星齿轮和连接轴构成,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太阳轮中心形成键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外端盖的中心相连接,多个所述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形成外啮合连接,每个所述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形成内啮合连接,所述内齿圈上设有多个永久磁条,每个所述行星齿轮的端面上设有永久磁条,所述永久磁铁固定设置在轮毂的内表面,所述定子轴设置在轮毂内部中心,所述定子轴呈两端大直径、中间小直径的空心轴结构,所述电磁铁固定设置在定子轴大直径端的外表面,所述电磁铁上缠绕设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电磁铁与永久磁铁垂直对齐,每个所述微型发电机设置在定子轴大直径端的内部,每个所述微型发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行星齿轮相连接,所述蓄电池连接设置在定子轴小直径端的外表面,所述蓄电池与微型发电机形成连接。
所述电磁铁与定子轴大直径端外表面过盈配合,电磁铁沿定子轴外表面轴向间隔均匀设置,沿定子轴外表面圆周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所述永久磁铁采用半弧形形状,永久磁铁与轮毂内表面镶嵌固定,永久磁铁在轮毂内表面上的数量与定子轴大直径端外表面上的电磁铁数量相同。
所述内齿圈通过套筒与轮毂形成轴向固定。
所述行星齿轮的数量为4个,行星齿轮以连接轴为轴心均匀啮合在太阳轮的外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行星磁轮驱动装置的磁动力汽车,结构新颖,结构上在汽车内部设置行星磁轮驱动装置,该装置由行星轮系、定子轴、永久磁铁、电磁铁和微型发电机连接构成,利用电磁铁通电后与永久磁铁产生磁拉力带动轮毂转动,利用安装于齿轮上的永久磁铁之间产生的磁拉力使轮毂运转更加平稳快速,并利用行星齿轮装置带动发电机实现能量回收,取代了通过燃烧燃料来驱动,并弥补了电力驱动的不足,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行星磁轮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永久磁条受力状态第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永久磁条受力状态第二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1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间方向电动机、发动机变速机动车
- 下一篇:一种导风板及汽车前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