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苏良种的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6121.6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0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杰;申杰;雷美艳;杨天建;余中莲;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C1/06;A01N51/00;A01N47/14;A01P3/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843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苏 良种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药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苏良种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子预处理、建苗床、田间管理;对紫苏良种种子预处理具体为施用吡虫啉或丙森锌拌种剂,可有效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幼苗移栽前一天提前喷施丙森锌和吡虫啉各一次,能有效提高移栽后抗病虫害的能力。本发明方法采取播种育苗的方法,探索播种最佳生产时间以及合理的水肥量,提高幼苗出苗率及出苗质量,增强植株自身抗性,为生产提供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育苗技术。采用本发明的培育方法,在提高紫苏种子发芽率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提高紫苏叶亩产量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苏良种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on)别名苏麻、白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广泛分布。紫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等功效,属于第一批被中国卫生部确定的既是食品又具有医药保健功能的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食品添加。
本发明所指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新品系,药用部位为成熟叶,其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市售紫苏叶药材挥发油含量,内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具有挥发油含量高,口感好,产量较高的特点。鲜叶挥发油含量高达5.08‰(按干叶计算挥发油含量达2.7%)。远高于2015年版《药典》干叶挥发油含量0.4%的标准。为我国传统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治感冒等作用,为太极藿香正气液主要原料之一。
目前栽培紫苏品系在生产上主要存在病害发生严重及出苗率不高等问题,极大影响商品紫苏叶产量和质量,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目前尚无针对紫苏良种的育苗方法。
因此开发一种紫苏良种的育苗方法,开发紫苏优质种植技术,提高出苗率、出苗质量,提高植株抗病害能力,对提高紫苏叶的亩产量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苏良种的育苗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紫苏良种的育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预处理:选取颗粒饱满、无机械损伤的紫苏良种的种子,用拌种剂拌种后晾干备用;
2)建苗床:选择微酸性、含腐殖质高的壤土或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排灌条件好、光照充足的地块进行育苗,施用复合肥、尿素各20-40kg/亩;
3)田间管理:苗床土壤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后,对苗床浇水90-120kg/亩,将种子撒播在苗床上并覆盖地膜;出苗率达90%以上后揭膜,苗高10cm后可进行移植,移植前提前喷施预防病虫害药剂组合物;
步骤1)所述拌种剂包含吡虫啉或丙森锌;步骤3)所述预防病虫害药剂组合物包含吡虫啉和丙森锌。
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化学名称为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
丙森锌是一种广谱、速效的保护性杀菌剂,其他名称安泰生。制剂常为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化学名称: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本发明探索了不同拌种剂预处理种子后,对出苗率、黑痣病发生率、后期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最后得到提高种子出苗率、能够有效降低黑痣病发生率、后期植株生长状况良好的拌种剂吡虫啉和丙森锌,以及二者的适宜用量。
在移栽前的喷施药剂,即移栽前喷施60%吡虫啉1500倍液、70%丙森锌800倍液,发现在移栽前喷施丙森锌和吡虫啉各一次后,紫苏植株整个生长过程,黑痣病发生率降低至10%以下,大大降低了黑痣病的发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未经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6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