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灸疗法之排毒化脓灸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3132.1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8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陈元堂中草药外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35 | 分类号: | A61K36/835;A61K9/06;A61P19/08;A61P19/02;A61P25/02;A61P29/00;A61P15/14;A61P35/00;A61P19/00;A61K35/5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十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1 | 代理人: | 罗伟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毒 化脓灸 体内毒素 椎间盘 制备 疗法 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 骨质增生 关节积液 疗法药物 平衡阴阳 乳腺增生 毛孔 骨关节 肩周炎 肩胛炎 排出体 渗透力 经络 痹症 旧伤 囊肿 气血 痛症 充盈 淤积 通畅 肌肉 肿瘤 体内 膨胀 神经 中医 堵塞 康复 停留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中医天灸疗法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天灸疗法之排毒化脓灸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排毒化脓灸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平衡阴阳,揭表排毒,能将体内风、寒、湿、淤、邪气直接通过毛孔排出体外,有效清除骨关节、肌肉、神经等体内毒素,将停留体内毒素清除,使人体筋脉通畅、气血充盈,正气足邪气消,自然康复;能够治疗:骨质增生、椎间盘膨胀、椎间盘突出、旧伤淤积、关节积液、坐骨神经痛、肩胛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经络堵塞等痛症、痹症,以及乳腺增生、囊肿、肿瘤等病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天灸疗法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天灸疗法之排毒化脓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灸,灸法之一,出自《针灸资生经》,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比艾灸更好,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药物灸、发疱灸、疤痕灸。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天灸疗法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直达患处,达到温经散寒,揭表排毒,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文献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
现有技术中的天灸疗法穴位贴敷软膏其配方为白芥子、法半夏、白芷、延胡索、甘遂、细辛、鲜姜汁。当日榨取新鲜姜汁混合药粉,这是现在各医疗机构的主要方法。当要给病人进行天灸穴位治疗时,必须当日榨取新鲜姜汁来混合主药,并捏成药丸,加用医用胶布贴于穴位。而市面上已有穴位硬膏贴,这是将药物制成硬膏剂型,使用时将硬膏直接贴于穴位即可。
其存在如下缺点:
1、需当日新榨姜汁来混合药粉,姜的出汁量少且保存时间只有1天,操作繁琐。
2、主要是起到温阳散寒、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因正气不足、阳气虚衰复感风寒湿邪导致的哮喘、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但药力渗透力差,对治疗骨质增生、旧伤淤积、肩胛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痛症没有效果。
3、不具有排毒化脓的效果,无法将其体内寒气、湿气、淤积、毒素通过毛孔排出体外。
穴位硬膏贴存在如下缺点:
1、硬膏状态的药物含水量少,与皮肤亲和性较差,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慢,达不到传统天灸疗法要求的效果。
2、硬膏药物的大小形状固定,但儿童和大人的穴位距离不一样,儿童的穴位距离很小,将导致一张硬膏连贴儿童2个穴位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天灸疗法之排毒化脓灸,其具有极强的渗透力,能够将停留体内寒、湿、瘀通过毛孔直接排出体外,能够治疗:骨质增生、椎间盘膨胀、椎间盘突出、旧伤淤积、关节积液、坐骨神经痛、肩胛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经络堵塞等痛症、痹症,以及乳腺增生、囊肿、肿瘤等病症,同时还提供这种天灸疗法之排毒化脓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排毒化脓灸由多种新鲜绿色中草药配伍组成,无热源发热、气味芳香,具有极强的温经通络、钻透剔邪、除寒祛湿功效,直接外敷患处药效以毛孔为通道垂直渗透进入患处,揭表排毒将其寒气、湿气、淤积、毒素通过毛孔直接排出体外,使其通畅平衡不受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天灸疗法之排毒化脓灸,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
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的天灸疗法之排毒化脓灸,还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
木豆叶 1-3份
透骨草 1-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陈元堂中草药外用研究所,未经东莞市陈元堂中草药外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3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明目护眼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坏疽的内服药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