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重荧光PCR法联合检测版纳病毒、卡地皮诺病毒及辽宁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及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6644.1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欢;孙九峰;谈琦琪;梁楚敏;张欣;周惠琼;张鲍欢;宁丹;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付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重 荧光 pcr 联合 检测 版纳 病毒 地皮 辽宁 引物 探针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重荧光PCR法联合检测版纳病毒、卡地皮诺病毒及辽宁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包括针对版纳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针对卡地皮诺的探针及引物、针对辽宁病毒的探针及引物,针对版纳病毒的正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针对版纳病毒的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针对卡地皮诺的正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针对卡地皮诺的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针对辽宁病毒的正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针对辽宁病毒的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本发明引物探针组及试剂盒可以对版纳病毒、卡地皮诺病毒及辽宁病毒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达1×103copies/ml,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版纳病毒、卡地皮诺及辽宁病毒检测的缺失,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检测版纳病毒、卡地皮诺病毒及辽宁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及试剂盒,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三重荧光PCR法联合检测版纳病毒、卡地皮诺病毒及辽宁病毒的引物探针组、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为呼肠科(the family Reoviridae),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the genus Seadornavirus)病毒。基因组包含12个节段双链病毒RNA,是一种主要经蚊虫传播种虫媒病毒。版纳病毒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首次分离并命名为版纳病毒,目前该病毒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可感染人及其它脊椎动物,无宿主特异性,可引起人类脑炎的症状。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国的部分地区脑炎病例中存在版纳病毒特异性抗体,因而版纳病毒可能已经成为我国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后续的虫病病毒调查研究发现,版纳病毒也存在于北京、海南、贵州、新疆、河南、云南等地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因而版纳病毒的流行范围比我们预计的要更加广泛。
卡地皮诺病毒(Kadipiro virus,KDV)同属呼肠科(the family Reoviridae),东南亚十二节段 RNA病毒属(the genus Seadornavirus)的病毒,1981年首次在印度尼西亚的棕头库蚊(Culex fuscocephalus)中用C6/36细胞系分离出,首次鉴定为呼肠科(thefamily Reoviridae)的杯状病毒属(the genus Coltivirus),后被重新分类入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the genus Seadornavirus)。随后在我国云南的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骚扰阿蚊 (Armigeressubalbatus),山东的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中也分离出卡地皮诺病毒,显示该病毒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
辽宁病毒(Liaoning virus,LNV)是呼肠科(the family Reoviridae),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the genus Seadornavirus)的第三个种。首次在中国辽宁的背点伊蚊(Aedes dorsalis)中分离到,是东南亚十二节段病毒属中唯一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上复制的种。虽然目前未有辽宁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报道,但是这种病毒寄生的背点伊蚊广泛存在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是一些森林哺乳动物及鸟类的食物,是北美西尼罗病毒(West Nilevirus)及西方马脑炎病毒(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的主要传播媒介,因而具有潜在爆发的危险。最近在我国的新疆及东北的其它地区的背点蚊媒中也分离到了辽宁病毒,且病毒具有较高的进化速率,因而辽宁病毒带来的威胁与日俱增。
版纳病毒、辽宁病毒及卡地皮诺病毒同属呼肠科(the family Reoviridae),东南亚十二节段 RNA病毒属(the genus Seadornavirus)的病毒,遗传结构相似,传播媒介均为蚊媒,流行区域均集中在中国的及与中国有密切人员及贸易交流的国家,一旦引起人的感染爆发,三者的的鉴别需依赖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但目前并无同时针对上述三种病毒的特异性检测试剂盒。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