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优化调节的流体测控装置及远程优化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7121.0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3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余世明;何德峰;仇翔;吴根忠;宋秀兰;俞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7/06 | 分类号: | G05D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杜立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策略实施 流体测控 内环控制 通信网络 外环控制 网络优化 远程优化 实时性 优化 计量泵驱动电机 现场测控装置 变频控制 测控装置 先进控制 转速调节 转速反馈 再利用 生产工艺 反馈 检测 网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优化调节的流体测控装置及远程优化调节方法,对流量实施优化调节,现场自主测控装置通过来自计量泵驱动电机的转速反馈和网络优化调节得到的最优转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工业计量泵的流体测控领域,特别是面向远程优化调节的流体测控装置及其优化调节方法。
技术背景
流体介质的投加是流程工业生产制备过程中以连续或间歇方式精确定量或精确配比添加各种化学药剂、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性生产工艺环节。流体投加装置以工业计量泵为核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处理、制药、食品、造纸等国民经济的重要工业领域。在流程工业中输送和投加的流体介质大都是强碱、强酸等强腐蚀性物质,通常采用具有防腐功能的隔膜计量泵输送、投加。现有的隔膜计量泵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是通过手轮以离线方式大致调节流量大小,无法实现在线精准调节,既不利于节能降耗,也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其二是工作现场存在强碱、强酸和有毒气体,环境恶劣,不便人工操作,因此,迫切需要实现远程自动调节。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绿色制造是未来流程工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不仅需要自动调节,也需要优化调节。
为了实现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相应的举措,例如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V4.0,我国继两化融合、物联网之后近期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些举措的核心是面向制造业的分布式智能生产装置及其信息与物理装置深度融合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体系中,网络通信环节已非常成熟,从目前来看几乎不存在任何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现场测控装置的智能化和数字通信功能。智能化要求现场测控设备具有分布式自主测控功能,解决高可靠性问题。数字通信功能,要求现场设备具备网联功能,实现高性能测控。工业互联网测控系统应当是高可靠性与高性能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而不是重回到早期的集中控制,这样会牺牲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测控装置的优化调节方法,通过本地流体测控装置对工业计量泵转速进行闭环控制并检测瞬时流量q(k),将瞬时流量q(k)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到远程优化节点,采用优化控制算法求解出最优转速。
进一步的,所述本地流体测控装置内设置嵌入式微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优化控制算法根据流量与驱动电机之间的动态模型,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过在线滚动优化,计算最优转速并通过通信网络传送给本地流体测控装置,本地流体测控装置通过闭环控制将驱动电机转速调节到此最优转速,然后再检测新的瞬时流量q(k),并通过网络反馈给远程优化节点,执行下一周期的在线优化,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从而实现流量的优化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动态模型使用便于工程实施的逆M伪随机序列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对模型参数进行递推最小二乘在线辩识,确定模型参数。
本发明提供具有CAN通信功能的工业计量泵专用数字变频计量控制器,其特点是集流量检测、控制和变频执行功能于一体,性价比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网关,与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互联,从而构成工业互联网测控系统,在现场分布式测控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优化节点,进一步提高控制性能。通过分布式测控使其具有高可靠性,通过网络优化调节可提高控制性能,即通过分层控制达到可靠性与高性能的有机统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7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