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件高效喷雾淬火设备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2604.9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宜华;王瑞;黄龙;汪涛;敖来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盘装置 铸造件 喷雾装置 旋转动力装置 支撑架装置 淬火设备 高效喷雾 转盘支撑 高铬 表面耐磨性能 尾部支撑装置 侧面设置 淬火工艺 淬火控制 顶部支撑 工艺过程 均布设置 控制装置 驱动旋转 尾部设置 整体淬火 传统的 供水管 可调节 盘装置 风冷 喷雾 铸件 水源 替代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了铸造件高效喷雾淬火设备及工艺,它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均布设置有多个转盘支撑组件,所述转盘支撑组件的顶部支撑有旋转盘装置,所述旋转盘装置与其底部的旋转动力装置相连,并驱动旋转盘装置旋转;在旋转盘装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装置的顶部可调节的安装有多个用于喷雾的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通过供水管与水源相连;所述旋转盘装置的尾部设置有用于对工件风冷的尾部支撑装置;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和喷雾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此设备能够实现高铬铸造件整体淬火工艺过程,替代传统的人工淬火控制方式,优化了淬火工艺过程;同时大大提高了铸件的质量,大大的增强了高铬铸造件的表面耐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件淬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造件高效喷雾淬火设备及工艺,适用于砂型高铬耐磨铸造件外表面淬火处理。
背景技术
淬火是把加热到一定程度的热工件蘸一下介质,以达到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耐磨性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因此淬火工艺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对工件淬火过程中,大多还是采用人工手工控制淬火工艺条件或者人工改变工件淬火面的方式,此种作业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淬火过程中,只能对工作台上的工件的某一面或者局部进行冷却,不能实现多面或整体同时冷却,只能通过人为改变工件冷却方向来实现工件淬火过程,其操作过程耗时费力,且不能保证冷却质量。
(2)在淬火过程中,不能保证工件各部淬火温度的均匀性,冷却时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3)在淬火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大型铸造件,通常将整个待淬火铸造件整体放入盛有水的水池中进行淬火,上述淬火工艺无法保证很好的控制淬火温度变化曲线,进而影响了铸造件的淬火效果,无法保证高铬铸造件的表面耐磨性能。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需要设计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实际淬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一种用于铸件高效喷雾淬火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件高效喷雾淬火设备及工艺,此设备能够实现高铬铸造件整体淬火工艺过程,替代传统的人工淬火控制方式,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淬火工艺过程;同时大大提高了铸件的质量,降低了不合格产品率,大大的增强了高铬铸造件的表面耐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铸造件高效喷雾淬火设备,它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均布设置有多个转盘支撑组件,所述转盘支撑组件的顶部支撑有旋转盘装置,所述旋转盘装置与其底部的旋转动力装置相连,并驱动旋转盘装置旋转;在旋转盘装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装置的顶部可调节的安装有多个用于喷雾的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通过供水管与水源相连;所述旋转盘装置的尾部设置有用于对工件风冷的尾部支撑装置;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和喷雾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支撑架装置包括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支撑板。
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喷雾风机,所述喷雾风机设置在风机筒的内部,所述喷雾风机的外部均布安装有多个扇叶,所述风机筒固定安装在风机筒支座的顶部,所述风机筒支座可调节的安装在第一支撑架装置的顶部,所述风机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供水管相连,所述供水管与水源相连。
所述转盘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支撑立柱,在支撑立柱的顶部支撑固定有滚轮支座,所述滚轮支座的顶部通过滚轮主轴安装有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与旋转盘装置相配合,并对其支撑。
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通过皮带与从动带轮构成带传动,所述从动带轮的主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并传递扭矩;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垂直布置,并与旋转盘装置的底部相连,进而驱动其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26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