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无人船移动船坞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6370.0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3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邢博闻;李世超;姜亚锋;袁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00 | 分类号: | B63C1/00;B63C1/12;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陆惠中;王永伟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船 可伸缩导轨 船坞 舱门 数据交换 导轨 下端 伸出 闭合 充电过程 电机驱动 翻转打开 设备损坏 外界碰撞 箱体内部 转场运输 自动充电 自动完成 钢丝绳 缩回 垂直向 伸缩 校准 移动 绞接 箱盖 充电 岸边 防护 水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无人船提供自动充电及数据交换的便携式无人船移动船坞。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内部设置有可伸缩导轨,可伸缩导轨由若干节U型导轨相互连接而成,末端设置舱门,可伸缩导轨通过钢丝绳由电机驱动伸缩,完全缩回时全部导轨位于箱体内,舱门闭合于箱体后端,完全伸出时部分导轨和舱门位于箱体之外;舱门下端与可伸缩导轨尾部下端绞接,可垂直向外翻转打开;当船坞固定于岸边时,箱体与水平面呈一倾斜角度Φ,可伸缩导轨的伸出箱体部分位于水面以下。本发明的无人船船坞,为无人船提供充电及数据交换的场所,无人船的整个返航、校准、充电过程均自动完成;便携式船坞给无人船转场运输时提供必要的防护,防止因外界碰撞造成设备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船船坞,特别是一种给无人船提供自动充电及数据交换的便携式无人船移动船坞。
背景技术
无人船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这种水面智能机器人融合了船舶、通信、自动化、机器人控制、远程监控、网络化系统等技术,实现了自主导航、智能避障、远距离通信、视频实时传输和网络化监控等功能,正被日益广泛应用于环保监测、科研勘探、水下测绘、搜索救援、安防巡逻乃至军事领域。
随着无人船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巡航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给无人船的续航也就是充电问题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无人船在工作区域所采集的大量数据,若直接实时传回的话,不但耗时耗能而且可能造成数据泄密。如何保证无人船有足够的续航能力,或保障无人船在执行工作期间可以得到充足的能量补给,以及如何确保无人船工作期间采集的数据能够在保密状态下自动上传和交换,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船坞,是造船厂中修、造船舶的工作平台,船坞灌水后可容船舶进出,排水后能在干底上修造船舶。作为船舶在海上航行必不可少的附属设施,传统船坞提供了船舶维护修理和停靠补给的场所和设施工具。而随着现代船舶日益向无人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人们对船坞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无人船移动船坞,可供无人船自动停泊、自行充电,充电同时进行数据交换,同时,无人船船坞还为无人船提供了一个收纳空间,在转场运输时给无人船提供必要的防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无人船移动船坞,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可伸缩导轨,可伸缩导轨由若干节U型导轨相互连接而成,末端设置舱门,可伸缩导轨通过钢丝绳由电机驱动伸缩,完全缩回时全部导轨位于箱体内,舱门闭合于箱体后端,完全伸出时部分导轨和舱门位于箱体之外;所述舱门下端与可伸缩导轨尾部下端绞接,可垂直向外翻转打开;当船坞固定于岸边时,所述箱体与水平面呈一倾斜角度Φ,可伸缩导轨的伸出箱体部分位于水面以下;
所述箱体内部前壁设置有充电及数据交换一体接口;所述无人船具有电源检测模块和GPS导航模块,船头设有充电及数据交换一体插头,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用于自动检测无人船剩余电量,所述GPS导航模块用于自动导航无人船返回到船坞;所述船坞具有超声波测距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用于探测无人船的相对距离,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无人船船体上标记的相对位置;所述船坞和无人船还分别设有无线数据发送模块和无线数据接收模块,船坞通过无线数据发送模块发送入坞动作指令,无人船通过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入坞动作指令,并不断修正入坞姿态,直至船头完全对准箱体内部前壁,船身位于伸出的可伸缩导轨上;所述可伸缩导轨自动收回,使所述充电及数据交换一体插头插入充电及数据交换一体接口,实现自动充电及数据交换。
所述可伸缩导轨表面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包括侧导轮及底部导轮,导轮滚动方向与可伸缩导轨伸缩方向一致。
所述倾斜角度Φ为8-15°;当所述可伸缩导轨完全伸出时,其位于水面以下部分的长度L1,大于无人船的长度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6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客船停泊辅助装置的防护机构
- 下一篇:一种浮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