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3886.X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广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广仙 |
主分类号: | B21D22/14 | 分类号: | B21D22/14;B21D37/16;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朱孔妙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液口 冷却装置 驱动组件 排液口 底座内部 夹持装置 加热设备 控制装置 冷却槽 旋压 冷却 工件加热 工作效率 冷却循环 冷却液排 相对设置 进液管 冷却液 排液管 底座 送入 配合 | ||
一种旋压加热设备,包括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配合的夹持装置、设于驱动组件和夹持装置下端的底座及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槽、设于冷却槽上的进液口、与进液口相对设置的排液口、与进液口相连接的进液管及与排液口相连接的排液管。通过设置的冷却装置可在工件加热完成后进行冷却,通过进液口送入冷却液再从排液口将冷却液排出,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的过程,实现了加快工件的冷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压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旋压技术,也叫金属旋压成形技术,通过旋转使之受力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同时在某个方向给予一定的压力使金属材料沿着这一方向变形和流动而成型某一形状的技术。这里,金属材料必须具有塑性变形或流动性能,旋压成形不等同塑性变形,它是集塑性变形和流动变形的复杂过程。旋压设备在旋压时对温度的要求严格,如果温度过低会造成旋裂或对工件造成损坏,如果温度过高会造成组织不理想且浪费资源。
传统的旋压设备在加热完成后需要自行冷却或进行人工操作冷却,需要的时间久、工作效率低且对于工人具有烫伤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进行快速冷却的旋压加热设备,包括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配合的夹持装置、设于驱动组件和夹持装置下端的底座及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底座内部的冷却槽、设于冷却槽上的进液口、与进液口相对设置的排液口、与进液口相连接的进液管及与排液口相连接的排液管。通过设置的冷却装置可在工件加热完成后进行冷却,在加热完毕后,可松开夹持装置使工件下落于底座上,启动冷却装置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冷却,通过进液口送入冷却液至冷却槽再从排液口将冷却液排出,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的过程,实现了加快工件的冷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冷却装置设于底座内,可从下而上对工件进行冷却且不会与其他装置造成冲突。
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用于送液的送液装置、用于搜集排出液体的集液箱及连接于使送液装置和集液箱间的循环管。所述送液装置将冷却液通过进液管送入冷却槽,再将冷却液从排液口中排出,排出的冷却液通过排液管排入集液箱,送液装置通过集液箱和送液装置间的循环管将集液箱中的冷却液抽回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减小了资源浪费。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设置的下模。通过上模与下模的设置实现对工件的夹持。
所述上模和下模均由镶块和密封件组成,所述下模的镶块上设有限位块,所述上模上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孔。通过下模上的限位块与上模上的限位孔相配合,从而实现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夹紧,防止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上下模的松动脱落。
所述镶块的内侧面设有凹腔,凹腔内设有盘绕与凹腔内的加热件,所述密封件设于凹腔外且与镶块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件上设有导出孔,所述导出孔与凹腔相连通。通过凹腔内的加热件对镶块进行加热从而将热量传递给工件实现加热的过程,通过密封件与镶块为一体结构,防止加热件露出造成漏电或烫伤等现象,所述加热件的与电源连接的导线通过导出孔导出镶块。
所述镶块呈半圆形,镶块的外侧面呈弧形,镶块的内侧面为与待加工工件形状相适合的封闭面。通过与工件接触的镶块内侧可根据工件形状而进行加工设计,可提高加热的效率;通过镶块外侧面为弧形的设计,可方便对工件的加工和夹持。
所述凹腔内设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于凹腔和镶块之间。通过设置的绝缘件可防止加热件漏电,防止造成员工触电等危险。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相配合的丝杠;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夹持装置相配合的移动轨道;夹持装置通过丝杆安装于移动轨道上,所述驱动件与丝杆相连接,通过驱动件使丝杆进行转动。
再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和电源开关;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电源、驱动组件、夹持装置及加热丝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广仙,未经黄广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38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自适应反馈的板料拉深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