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裂及控水生产的联合实施管柱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5956.0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7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马新中;李冬梅;李双贵;李林涛;苏鹏;龙武;万小勇;任波;杜春朝;李翔;黄传艳;邹伟;宋海;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12;E21B3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 联合 实施 管柱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裂及控水生产的联合实施管柱及方法,该联合实施管柱包括管柱本体、设于管柱本体的一端的悬挂封隔器和设于管柱本体的另一端的球座,以及设于管柱本体上且位于悬挂封隔器和球座之间的若干个裸眼封隔器、若干个自闭式压裂滑套和若干个可开关式流入控制装置;其中,在每两个相邻的裸眼封隔器之间均设有自闭式压裂滑套和可开关式流入控制装置,在球座和与其最接近的裸眼封隔器之间也设有自闭式压裂滑套和可开关式流入控制装置。通过使用该联合实施管柱,在油井的深度较深时也能够实现控水生产,从而提高深度较深的油井的产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裂及控水生产的联合实施管柱及方法。
背景技术
分段压裂完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增产方法,其能够明显提高储层的渗透率,以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在分段压裂作业之后,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后期生产控水困难的问题,主要通过在管柱上设置可开关的压裂滑套,并通过将携带有开关工具的连续油管插入管柱中来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可开关压裂滑套,以实现控水生产。但是,当油井的深度较深时,例如油井的深度超过7500米时,由于受到连续油管的长度和材料强度的限制,上述控水方法不再适用,使得深度超过7500米的油井无法实现控水生产,导致此类油井的产油量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裂及控水生产的联合实施管柱及方法,通过使用该联合实施管柱,在油井的深度较深时也能够实现控水生产,从而提高深度较深的油井的产油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裂及控水生产的联合实施管柱,其包括管柱本体、设于所述管柱本体的一端的悬挂封隔器和设于所述管柱本体的另一端的球座,以及设于所述管柱本体上且位于所述悬挂封隔器和球座之间的若干个裸眼封隔器、若干个自闭式压裂滑套和若干个可开关式流入控制装置;其中,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裸眼封隔器之间均设有所述自闭式压裂滑套和所述可开关式流入控制装置,在所述球座和与其最接近的所述裸眼封隔器之间也设有所述自闭式压裂滑套和所述可开关式流入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可开关式流入控制装置包括:控水组件,其包括与所述管柱本体相连通的第一中心管、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管上的外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管内的第一滑动管,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中心管连接,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中心管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流道,所述第一滑动管在所述第一中心管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中心管上对应第二位置处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进水组件,其一端与所述外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用于将来自油层的流体导入所述第一环形流道;其中,当所述第一滑动管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动管敞开所述通孔并使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与所述第一中心管连通,以允许来自所述油层的流体能够在依次经过所述进水组件、第一环形流道和通孔之后进入所述第一中心管内;当所述第一滑动管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动管封堵所述通孔,使得来自所述油层的流体无法进入所述第一中心管内。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壁上设有沿着轴向间隔开且依次远离所述进水组件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限位槽,在所述第一滑动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性卡爪和第二弹性卡爪,其中,当所述第一滑动管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卡爪卡合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卡爪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当所述第一滑动管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卡爪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卡爪卡合于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进水组件包括筛管、对接插头和与所述管柱本体相连通的第二中心管,所述筛管和对接插头沿着所述第二中心管的轴向依次套设并连接于所述第二中心管上,所述筛管和对接插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对接插头的第二端插入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的内周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中心管露出所述对接插头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管连接;所述筛管和对接插头共同与所述第二中心管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流道,所述第二环形流道与所述第一环形流道连通,油层中的流体能够通过所述筛管之后依次进入所述第二环形流道和第一环形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5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