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为用于聚氨酯组合物的催化剂的锌(II)络合化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4030.6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U·布尔克哈德特;R·堪纳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SIKA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22 | 分类号: | C08G18/22;C08G18/30;C08G18/48;C08G18/76;C08G18/12;C09D175/08;C09J175/08;C07C235/74;C07F9/9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冯奕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组分聚氨酯组合物 络合化合物 式( I ) 催化剂 聚氨酯组合物 种多异氰酸酯 种多元醇 配体 | ||
本发明涉及式Zn(L)x(Y)2‑x的锌(I I)络合化合物,其中配体L具有式(I)。这种络合化合物特别适合作为用于双组分聚氨酯组合物的催化剂。本发明还涉及双组分聚氨酯组合物,所述双组分聚氨酯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作为第一组分,至少一种多元醇作为第二组分和至少一种所述锌(I I)络合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双组分聚氨酯组合物的不同用途。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201280060790.1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组合物以及用于聚氨酯组合物的催化剂的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氨酯组合物长期已知并且用于许多范围。在学术界中通常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聚氨酯组合物。单组分聚氨酯组合物在空气水分的影响下固化。双组分聚氨酯组合物包含作为第二组分的固化剂组分,所述固化剂组分主要包含多胺和/或多元醇。在两种情况下均使用含异氰酸酯基团的化合物或预聚物。
为了加速固化加入催化剂。虽然已知大量聚氨酯催化剂,但是大部分聚氨酯催化剂在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即醇的OH-基团与异氰酸酯基团的反应)方面不是特别选择性的,而是或多或少地也催化异氰酸酯基团的其它反应,例如脲基甲酸酯的形成和缩二脲的形成或环三聚。特别地,氨基甲酸酯化反应通常与异氰酸酯基团和水的反应竞争,异氰酸酯基团和水的反应造成脲基并且释放气态二氧化碳。对于许多聚氨酯组合物,特别是对于其作为粘合剂和密封剂、涂料或浇铸树脂的用途而言,所述副反应是干扰性的,因为所述副反应在固化时造成气泡形成并且因此造成更差的形状稳定性、更弱的粘附性、更低的机械强度、不满意的外观以及过低的可再现结果。对气泡形成负责的水源自组合物成分(特别是多元醇和填料)的残余水含量,所述成分即使在干燥过程之后仍然或多或少地湿润并且通常具有0.01至0.5重量%的残余水含量;或者源自环境水分,所述环境水分通过从空气或基材中扩散从而渗透进入组合物,这特别在高的空气湿度、多孔基材和/或亲水多元醇(例如实践中经常使用的聚醚多元醇)的情况下出现。正是实践中通常使用的胺催化剂(例如三元胺)和锡催化剂(例如羧酸二烷基锡)经常造成明显的气泡形成。聚氨酯组合物中的残余水含量还造成水解敏感的催化剂(例如羧酸铋)在组合物使用之前更长的保存(储存)时失活,这不利地影响固化速度和机械性能。此外,对于一些已知的催化剂(例如羧酸二烷基锡),经固化组合物在热负荷下的耐受性不足,其中催化剂造成分子量下降,即解聚,并且损失机械强度。此外,许多已知的催化剂在室温下为固体并且在聚氨酯起始材料或增塑剂中难以溶解,使得为了其在室温下固化的组合物中的应用必须使用有机溶剂。最后,一些已知的催化剂,特别是基于重金属化合物的那些,具有毒性危险。
使用锌化合物作为用于可固化物料(例如聚氨酯组合物)的催化剂也是已知的。通常使用羧酸锌(II),特别是双(2-乙基己酸)锌(II)或双(新癸酸)锌(II)。虽然这种锌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原则上是感兴趣的,因为其一方面相比于过渡金属(例如钒、铁、锰或钴)的化合物是无色或者仅为浅色的并且也几乎不造成变色,另一方面相比于其它d10-过渡金属(镉和汞)以及相邻的主族金属(例如锡、铅或锑)的化合物基本上无毒性危险。但是羧酸锌(II)在氨基甲酸酯化反应方面的催化活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实践中羧酸锌(II)通常仅可以作为助催化剂使用,例如与作为主催化剂的羧酸铋(III)或羧酸锆(IV)组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造成如下性质的改进或如下性质的协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IKA技术股份公司,未经SIKA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4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脲氨酯
- 下一篇:一种耐水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