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头车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1337.0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0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屹捷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06 | 分类号: | B23B3/06;B23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王乾 |
地址: | 3176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单元 双头车床 运料机构 夹取单元 横梁 立柱 车床 横向动力装置 技术方案要点 设备占用空间 纵向动力装置 顶端设置 加工效率 一次完成 占用空间 承料架 动力件 毛坯 背式 夹爪 切屑 堆积 自动化 移动 观察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头车床,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工单元;相邻两个加工单元之间设置有承料架;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顶端设置有横梁,横梁上设置有运料机构,运料机构包括夹取单元、纵向动力装置、横向动力装置;夹取单元包括动力件以及夹爪。通过运料机构控制工件在不同加工单元之间移动,用以一次完成对工件多道工序的加工,达到毛坯进成品出的目的,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该双头车床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加工效率;多个加工单元均设置于机架上,这样设备占用空间较少,结构简洁。机架采用斜背式,这样切屑不易堆积,车床占用空间较少,而且便于操作者进行观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头车床。
背景技术
目前,对工件(例如轴类零件)进行加工时,一般需要采用多种加工方式,例如: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等。也就意味着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台加工设备,而且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者手动将工件装夹至不同的加工设备上,耗费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车床,其具有生产效率较高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头车床,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加工单元,且加工单元沿直线方向排布;相邻两个加工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承料架;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与立柱相垂直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与加工单元一一对应的运料机构,所述运料机构包括夹取单元、用于驱动夹取单元靠近或者远离横梁的纵向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夹取单元沿横梁长度方向移动的横向动力装置;所述夹取单元包括动力件以及对称连接在动力件上的两个夹爪,所述动力件用于驱动两个夹爪相互靠近或远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双头车床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通过靠近待加工工件的运料机构将工件运至加工单元处,具体过程如下,通过横向动力装置控制对应的夹取单元在横梁上进行移动,直至夹取单元运动至待加工工件正上方,之后通过纵向动力装置控制夹取单元向着工件一侧移动,直至夹取单元运动至工件位于两个夹爪之间。此时通过动力件控制两个夹爪相互靠近,直至夹爪与工件接触且工件被夹紧在两个夹爪之间。之后通过纵向动力装置控制夹取单元向着横梁一侧移动,直至夹取单元高于加工单元。接着通过横向动力装置控制夹取单元向着加工单元一侧移动,直至夹取单元移动至加工单元正上方,然后通过纵向动力装置控制夹取单元向着加工单元一侧移动,直至夹取单元伸入到加工单元内部并将工件放置到加工单元内部。之后使用加工单元对工件进行加工。在一处加工单元对工件的加工完成时,控制与其相对的运料机构将工件运至承料架处,之后控制相邻的加工单元上方的运料机构对承料架上的工件进行运输,并将工件运动至下一加工单元处,之后使用下一加工单元对工件进行加工,以此类推,直至工件加工完成。这样就不需要使用者手动装夹工件,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纵向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横梁上的安装座、滑移连接在安装座上的滑移杆、用于驱动滑移杆进行滑移的驱动源,所述滑移杆的滑移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夹取单元安装于滑移杆朝向加工单元的端部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控制夹取单元向着远离横梁一侧移动时,通过驱动源控制滑移杆带动夹取单元向着机架一侧移动,使得夹取单元与机架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在需要控制夹取单元沿横梁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时,只需要通过横向动力装置驱动安装座进行移动即可,使得该夹取单元的移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驱动源包括固定连接于滑移杆侧壁上的第一齿条、转动连接于安装座内部并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安装于安装座上并与第一齿轮同轴相连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齿条沿滑移杆长度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屹捷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屹捷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1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络合热还原合成银纳米簇的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双头车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