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6145.0 | 申请日: | 201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0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宇;严昌荣;薛颖昊;靳拓;刘勤;居学海;习斌;贾涛;黄波;张霁萱;刘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7/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降解地膜 对比试验 地膜覆盖栽培 残留污染 覆膜栽培 降解性能 农田覆盖 农田应用 试验程序 试验要求 统一规范 应用效果 曝晒 参试 降解 可控 埋土 试验 地膜 观测 省份 健康 | ||
1.一种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包括三个试验:暴晒试验、填埋试验、作物覆膜栽培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暴晒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n种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对照CK1共n+1个处理,每个处理为一个试验小区,随机排列,2次重复,共(n+1)×2个小区;每个小区的长度为10m,宽度依当地作物种植方式而定;在田间按正常的作业方式进行铺膜,膜下不种植作物,确保地膜完全暴露在阳光下,观察在田间曝晒条件下地膜的降解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填埋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地膜样品设n种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对照CK1共n+1个处理,随机排列,埋藏深度为10cm,分三个观察期,每个观察期三次重复;每个观察期按照设定深度挖150×50cm的长方形平底坑,将n种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对照CK1分别裁剪成40(横向)×30(纵向)cm的膜片,做好标记,装入20目防虫网袋中,按随机排列顺序均匀平展放入坑中,登记在案,回填挖出的全部土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作物覆膜栽培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n种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对照CK1和裸露CK2共n+2个处理,每个处理为一个试验小区,随机排列,3次重复,共(n+2)×3个小区;起垄(畦)种植,明确垄(畦)宽、垄(畦)间距、垄(畦)沟深,作物的行距和株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地膜降解情况观测记载要求:各试验点的观测记载人员,应在覆膜后前30天,每10天观测一次;覆膜后31-40天,每5天观测一次;覆膜后41天起,每3天观测一次,直至诱导期结束(最多到覆膜后75天);以后恢复每10天观测一次;记录各参试膜破损情况(是否出现裂纹、裂缝、破碎程度,记录裂纹、裂缝的数量以及破碎的块数并记录),并判定降解情况,重点记录诱导期的出现日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降解阶段划分与降解状况分别为:
阶段A-诱导期,即从覆膜到垄(畦)面地膜出现多处(每延长米3处以上)≤2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
阶段B-开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2cm、<20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
阶段C-大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大于20cm自然裂缝的时间;
阶段D-碎裂期,地膜柔韧性尽失,垄(畦)面地膜出现碎裂,最大地膜残片面积≤16cm2的时间;
阶段E-无膜期,垄(畦)面地膜基本见不到地膜残片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未经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61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