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上排水结构的呼吸耗氧量实时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9643.0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4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梅汝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8 | 分类号: | A61B5/08;A61B5/08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吴红斐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排水 结构 呼吸 耗氧量 实时 监测 装置 | ||
一种带有带有上排水结构的呼吸耗氧量实时监测装置,本体内镂刻有容量槽、耗氧监测槽、进气引导槽、排水导槽,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通过进气引导槽与容量槽连通;耗氧监测槽的一端连通容量槽,另一端连通出气口;容量槽与耗氧监测槽的连接处设有凸起;耗氧监测槽的槽底上均匀地设有若干个光敏电阻;光敏电阻依次串联形成采样电阻,并通过电阻检测电路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耗氧监测槽具有盘曲的形状;排水导槽的出口均通过回水导槽连通容量槽和进气引导槽;耗氧监测槽与每个排水导槽的进口之间通过防倒流的导流装置连通,排水凹坑与导流块之间具有连通耗氧监测槽和排水导槽的间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上排水结构的呼吸耗氧量实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缺氧是机体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病因素或重要的病理过程之一,也是高原生活、矿井坑道作业及航空航天飞行中必须研究的问题。在高等医学院校实验中常用各种缺氧实验模型对缺氧进行模拟,并通过模拟的缺氧实验模型进行生理、生化、药理、病理生理及临床等方面的研究,以期解释临床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探索其有效的治疗手段等。
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规划教材”中,非麻醉小动物缺氧实验的经典装置常采用500ml广口瓶、25ml胖肚吸管、50ml量筒及缺氧瓶组成一个密闭系统,检测小鼠的耗氧量(见图1,图1中a为缺氧瓶、b为钠石灰、c为胖肚吸管、d为量筒),或用125-500ml的广口瓶密闭直接检测耐缺氧时间,在规定的时间点用目视法数呼吸频率。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因其体积小,呼吸频率又快(200次/min~300次/min),在缺氧过程中经常转动体位,目视法根本无法准时精确数出小鼠的呼吸频率,导致实验结果经常与预期结果相矛盾,影响了实验效果和教学质量。
另外,在上述常规耗氧装置中,小鼠呼吸消耗氧导致量筒中的水向胖肚吸管中移动,造成缺氧瓶内压力下降,即小鼠是在负压环境中缺氧,使耗氧量测定结果产生系统性误差。
近年来虽有小鼠呼吸换能放大器产品、运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普通压力换能器在密闭环境中测量小鼠呼吸频率、小鼠常压急性缺氧模型装置和小鼠耗氧量动态变化测定装置的报道,但在密闭环境中能做到常压、恒压并实现耗氧量和呼吸曲线实时动态自动描记的定量分析装置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缺氧装置的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上排水结构的呼吸耗氧量实时监测装置,本发明在自制非束缚小鼠耗氧量、呼吸动态联合监测缺氧装置的基础上对缺氧装置重新设计改造,在保持常压、恒压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耗氧量和呼吸曲线实时动态自动描记。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上排水结构的呼吸耗氧量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水平铺设的本体,所述本体是无色透明的亚克力板,且本体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在平整的遮光板上;本体内镂刻有容量槽、耗氧监测槽和进气引导槽,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进气口和用于连通缺氧瓶的出气口;进气口通过进气引导槽与所述容量槽连通;所述耗氧监测槽的一端连通容量槽,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用于采集呼吸运动数据的高敏换能器与缺氧瓶相连,且所述高敏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
容量槽与耗氧监测槽的连接处设有凸起,且所述凸起遮挡耗氧监测槽的入口的部分横截面;
本体的上表面上沿着耗氧监测槽的长度方向设有刻度;耗氧监测槽的槽底上沿着耗氧监测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地设有若干个光敏电阻;所述的光敏电阻依次串联形成采样电阻,所述的采样电阻连接在一个电阻检测电路上,所述的电阻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根据采样电阻的数据输出动物耗氧量数据;
所述耗氧监测槽具有盘曲的形状;且耗氧监测槽包括若干段相互平行的直槽和连接相邻两直槽的弯槽;
本体内还镂刻有若干个排水导槽和一个回水导槽,排水导槽的出口均通过回水导槽连通容量槽和进气引导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9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