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浇溉高度的探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2200.2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0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丁声基;张领帅;陈枝东;王凤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江文鑫;周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泥浆 以下 混凝土 高度 探头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探头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浇溉高度的探头结构,包括呈圆锥形状的探体,探体的外周表面形成有过渡环面,过渡环面环绕探体的外周布置,且沿探体自上而下的方向,过渡环面朝外倾斜布置,呈上小下大状,探体内具有多个开口朝上布置的收集槽,收集槽的开口贯穿过渡环面。当需要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高度时,探体穿过的泥浆以及沉渣层,再提取探体,观察收集槽,如果存在混凝土,则表示已经到了混凝土面;这样,可以直接且准确的测量混凝土的浇溉高度,从而降低测量混凝土的浇溉高度的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混凝土浇溉高度的探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浇溉高度的探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桩基础或地下连续墙等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成孔或成槽阶段采用泥浆护壁工艺,成孔过程中桩孔或槽孔内始终充满粘稠的护壁粘土泥浆。
桩孔或槽孔内浇灌混凝土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灌工艺,即在桩孔内安装一根上部带有较大容量料斗的钢导管,钢导管延伸至孔底,然后向料斗内浇灌混凝土,混凝土从桩孔底部向上返浆,逐渐上溢至设计高度,实现水下混凝土浇灌工艺。
现有技术中,返浆过程中,混凝土面始终在泥浆面以下,无法通过目测手段判断混凝土面高度,一般采用带钢锤的测绳,通过手感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面位置;但是在浇灌过程中,随着混凝土面缓慢上升,泥浆中的沉渣不断下沉至混凝土面,混凝土面以上沉淀一层较厚的沉渣,仅简单地通过带钢锤的测绳通过手感难以判断真正的混凝土面位置,导致测量混凝土面高度时,误差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浇溉高度的探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浇溉高度误差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浇溉高度的探头结构,包括呈圆锥形状的探体,所述探体的外周表面形成有过渡环面,所述过渡环面环绕所述探体的外周布置,且沿所述探体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过渡环面朝外倾斜布置,呈上小下大状,所述探体内具有多个开口朝上布置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开口贯穿所述过渡环面;所述探体包括上探部以及下探部,所述上探部处于所述过渡环面的上方且抵触所述过渡环面,所述下探部处于所述过渡环面的下方且抵触所述过渡环面;所述收集槽设在所述下探部;所述收集槽包括延伸至所述探体内的槽底以及形成在所述槽底与所述收集槽的开口之间的槽壁,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槽壁呈倾斜布置;沿背离所述收集槽的开口的方向,所述槽底朝内凸起呈弧面状。
进一步的,所述下探部呈圆锥形状,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下探部呈上大下小状。
进一步的,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探体呈上大下小状。
进一步的,所述探体连接有用于测量混凝土浇溉高度的测绳。
进一步的,所述探体的上部形成有上端面,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探体的上端面朝上布置;所述测绳设在所述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探体的上端面的中部设有吊环,所述测绳连接所述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探体内具有两个所述收集槽,两个所述收集槽呈相对布置,两个所述收集槽的开口呈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浇溉高度的探头结构,当需要测量泥浆面以下混凝土面位置时,通过在探头结构上设置测量工具,如测绳等,从而对泥浆面以下混凝土浇溉高度进行测量;呈圆锥状的探体在泥浆内会迅速下沉,会穿过极度松散的沉渣层,然后嵌入沉渣层的下部阻力较大的混凝土面内,探体在下沉过程中,在过渡环面的作用下,泥浆以及沉渣层不会进入收集槽,当提取探体时,混凝土会优先进入收集槽,并且,探体在提取的过程中,已进入收集槽的混凝土会对泥浆以及沉渣层起到阻挡作用,使泥浆以及沉渣层不易进入收集槽;探体提取完毕后,观察收集槽,如果存在混凝土,则表示已经到了混凝土面;这样,可以直接且准确的测量混凝土的浇溉高度,从而降低测量混凝土的浇溉高度的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2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