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高寒山地草原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7998.3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冯起;郭瑞;贾冰;杨林山;张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B79/02;A01C1/00;C05G3/80;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刘冬梅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适应 气候变化 高寒 山地 草原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草原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高寒山地草原保护方法,包括原土移除、原土处理、土层构建、地井挖建、植物选种及植物栽培等步骤,其中在原土处理过程中包括将移除的原土与动物粪便、稻草、碎木屑、生物质燃烧残渣、腐殖酸、复合菌、黏质土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土壤进行发酵得到发酵土。本发明通过移除原土,将原土与动物粪便等其它物质混合形成优质的发酵土,采用优质的发酵土进行种植,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耐受性,并且也大幅度提高了发芽后植物的繁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草原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高寒山地草原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热点。草原是构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草原沙化不仅制约着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对草原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有调查数据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天然草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寻找出退化原因并探索出治理方法,对生态环境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藏北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的主要牧区,也是西藏自治区牧业资源集中配置的地区,草地面积占藏北地区草地面积的80%以上,牲畜饲养量占西藏全区的60%左右。但藏北地区是西藏生态最脆弱的地区,受气候条件制约,主要是水热条件限制,植被生长缓慢,加上干季风大、鼠害严重、不合理放牧,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现象严重,40%以上草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虽然多数为轻度退化,但有明显向中度和重度退化转化的趋势。如果不及时控制草地退化面积、恢复退化草地、保护天然草地,不仅会导致草地生产力降低,影响当地畜牧业发展,还会导致土壤发生沙化,使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三江源的保护。
气候变化在该地区主要风险表现为冰川融水增多、内陆湖面上涨、淹没部分草场,而大部分草场因升温变干趋势加重。前人对草地恢复技术的研究很少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必要探索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利用当地的热量和水资源,恢复、提高草地的生产力的新技术,不仅要恢复原有植被覆盖,而且要满足饲养牲畜对牧草的需求。青海和西藏其他有类似问题的高寒草原地区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新技术也有迫切需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寒山地草原保护方法,该方法可以恢复、提高草原原有植被覆盖,而且能够满足饲养牲畜对牧草的需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高寒山地草原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土移除;
移除高原山地草原的原土,移除深度40~50厘米;
2)原土处理;
将移除的原土与动物粪便、稻草、碎木屑、生物质燃烧残渣、腐殖酸、复合菌、黏质土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土壤进行发酵得到发酵土;
3)土层构建;
移除原土后的高寒山地草原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碎石层、客土层、下营养层、乔木层、上营养层、发酵土层、防冻层;
4)地井挖建;
在土层构建完成后的草原上挖设地井,地井挖设密度为10~15个/亩,挖设深度至碎石层;
5)植物选种;
选择抗逆性强、耐低温的灌木种子、乔木种子作为高寒山地草原的树种,将选择的种子分别依次进行低温处理、光照处理、浸泡处理、低氧处理、高温处理;
6)植物栽培;
将高寒山地草原划分为若干15m*15m的方形区域,相邻方形区域间隔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7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