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0200.6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9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霞;张振雷;吴喜龙;孙左;辛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斯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46 | 分类号: | D01F6/46;D01F1/00;D01D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3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结晶度为≥60%、熔点≥145℃、堆积密度≤0.32g/cm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料,与运动粘度(40℃)≥60mm2/s的白矿油以及适量助剂充分混合;2)将制得的混合液投入溶胀釜中进行溶胀,溶胀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为温度70~90℃段,另一个为温度90~115℃段;3)将溶胀后的混合液经由双螺杆溶解,挤出成型后过凝固浴,得到冻胶原丝;4)将制得的冻胶原丝再经萃取、干燥和多级热牵伸,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既可实现高强高模的优异性能,又保证了成品性能的稳定性,而且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纤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成品要实现高强度高模量等优异性能,必须选用较高分子量的原料,原料树脂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纺丝的均匀性和成品性能。但原料分子量高,工艺加工难度也会增大,纺丝均匀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较难保持热牵伸过程的稳定和提速,因此会影响生产效率。
而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因分子量大,大分子链较长,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大分子间的相互缠结也越紧密,溶剂分子就较难渗入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的内层。所以用传统的方法,提高原料树脂的分子量来提高成品纤维的性能,会产生纺丝溶液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导致成品性能稳定性差等缺点。也或者采取降低固含量的措施,来降低纺丝溶液的粘度,弥补溶液不匀的缺陷,但会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可在不改变原料树脂分子量的前提下,既可实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高强高模的优异性能,又保证了成品性能的稳定性,而且可以不影响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经DSC测试结晶度为≥60%、熔点≥145℃、堆积密度≤0.32g/cm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料,与40℃条件下运动粘度≥60mm2/s的白矿油以及适量助剂充分混合;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液投入溶胀釜中进行溶胀,溶胀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为温度70~90℃段,另一个为温度90~115℃段;
3)将步骤2)溶胀后的混合液经由双螺杆溶解,挤出成型后过凝固浴,得到冻胶原丝;
4)将步骤3)制得的冻胶原丝再经萃取、干燥和多级热牵伸,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料的平均分子量为≥400万;优选地,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料的平均分子量为400~440万。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料的堆积密度≤0.32g/cm3,颗粒直径为≥250μm;优选地,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料的堆积密度为0.20~0.26g/cm3,颗粒直径为250~350μm。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料可以是球状、块状、柱状、串状等,也可以是多孔或空心状结构,优选多孔或空心状结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白油的平均分子量为480~550,运动粘度为(40℃)≥60mm2/s;优选地,白油的平均分子量为480~510,运动粘度为(40℃)68~100mm2/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斯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斯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0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