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织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0497.1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6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钱新江;沈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陈农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面 热熔胶 纬纱 玻璃纤维经纱 加工 玻璃纤维织造 有效加热区域 产品组织 加热装置 结构稳定 热熔胶线 生产难度 收卷装置 织机打纬 加工布 织机 布卷 收卷 织入 申请 冷却 融化 变形 整齐 生产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织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被加工布面织入玻璃纤维经纱、纬纱和热熔胶线,其中热熔胶在织机打纬时打入被加工布面或者在织机打经时打入被加工布面;带热熔胶和玻璃纤维经纱、纬纱的被加工布面经过加热装置有效加热区域使热熔胶融化;被加工布面的热熔胶冷却将玻璃纤维经纱、纬纱固定在一起;被加工布面进入收卷装置。本申请的优点是生产难度小,可操作性较强,所生产的产品组织结构稳定,不会造成变形,布卷端面收卷整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织造方法,具体的是一种带热熔胶线的玻璃纤维织造方法,主要适用于玻璃纤维织造。
背景技术
在目前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织造领域内,使用普通的玻璃纤维织造方法可以满足其应有的需要,但是日益增多的品种结构以及不同客户对不同使用要求的提出,对布面组织结构稀疏、布面孔洞较大较多或者经纬纱结点较少的织物来说无法保证其应有的结构与性能,具体存在以前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纬纱差异较大时:一般织物的经纬纱的密度与粗细较为接近,但当类似于单项布等经纱经密与纬纱纬密之间的差异较大时,普通织法很难保证其应有的组织结构稳定,从而导致纬斜、稀密路、收卷不齐等生产性问题;
2、布面孔洞较大的布面组织由于经纬纱密度较低,纬纱和经纱之间的交织点较少,纱线与纱线之间的制约点、摩擦点较少,导致其布面结构松散,经纬向稀密路问题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3、端面收卷问题,由于前面两个问题导致布卷收卷时会出现严重的纬纱弯曲现场,俗称纬斜,从而导致布面收卷不齐,导致布面两端有凹进或凸出的现场,影响包装、运输以及使用。
4、同时,常规性的玻璃纤维织法对于客户对玻璃纤维布用于特殊使用时的强度以及布面结构稳定性无法满足需求,如防震布系类。
例如申请号为201410099230.8,名称为:“一种玻璃纤维纱罗网布的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织造方法”的专利申请文件,也容易产生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布面结构稳定性好,收卷整齐,满足客户使用要求的玻璃纤维织造方法。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纤维织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被加工布面织入玻璃纤维经纱、纬纱和热熔胶线,其中热熔胶线在织机打纬时打入被加工布面或者在织机打经时打入被加工布面;带热熔胶和玻璃纤维经纱、纬纱的被加工布面经过加热装置有效加热区域使热熔胶融化;被加工布面的热熔胶冷却将玻璃纤维经纱、纬纱固定在一起;被加工布面进入收卷装置。热熔胶牢牢锁住玻璃纤维经纱与玻璃纤维纬纱的固定位置,不容易使其移动,大大加大布面强度。
本申请玻璃纤维纬纱或经纱与热熔胶线交错排布构成被加工布面的纬纱或经纱。
本申请所述玻璃纤维纬纱或经纱与热熔胶线交织在一起。
本申请所述热熔胶线由玻璃纤维纬纱或经纱外包覆热熔胶构成。
本申请所述加热装置通过可控硅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热丝进行加热,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在保证热熔胶线熔化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布层与布层之间粘连或烘焦,加热温度与被加工布面材料相关,通常布面温度在100度至520度之间。此外,也可使用电热管进行加热。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装置与布面有一定距离,避免粘牢等问题。
优选的,还设置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用来检测玻璃纤维纬纱、经纱、热熔胶线的状态,所述被加工布面中任何一根线断掉即可由感应装置检测到并通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进行停机报警,不至于产生布面组织瑕疵。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装置采用加热烘箱,用加热烘箱对布面经过的位置进行加热,加热烘箱内设置有可控硅温度控制器,可以调节加热温度,使得热熔胶适时融化且在布面在进入收卷装置前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0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