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0505.4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吴松金;王锦明;鲁尔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天津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2 | 分类号: | H02G15/02;H02G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5237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化铁路 27.5 kv 用热缩 电缆 终端 接头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其安装在一根电缆的端部,该电缆包括有线芯(1000)、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电缆护套层(1006)、地线(1008);该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包括有导电端子(11)、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热缩整体伞裙(27)、应力疏散胶(29)、防水密封胶带(31)。本发明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采用双层应力控制结构,对电缆接头的的电场应力分散效果好,性能可靠,可以长期运行故障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电缆车顶铺设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背景
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是指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电缆热缩终端附件。
目前国外电气化铁路电缆的终端接头,常用的有冷缩型、预制型和热缩型,而在国内绝大部分采用冷缩型和预制型电缆终端接头。现阶段国内电气化铁路机车在车顶受电弓底部安装电缆,部分电缆和整体电缆附件部分裸露在空气中。电气化动力机车的运行时速度在200公里/小时到400公里/小时的范围,整条线路的运行距离超过1000公里,整体运行环境存在较大的温度和湿度差别,同时空气中的固体颗粒,都对电气化铁路电缆及其附件提出了严苛的运行稳定性要求。
冷缩和预制型电缆终端接头主要以硅橡胶为主,因为硅橡胶材料硬度低、强度差等机械性能低下的固有特性,电气化铁路机车在高速行驶时这两类电缆附件会因为与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及扬起的砂石高速碰撞,破坏了电缆附件的外层绝缘而导致的电气故障时有发生。据统计数据,在所有的电缆故障中,裸露在空气中的电缆附件因此而产生的故障占到总故障的72.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中不耐砂石撞击、使用寿命短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电缆热缩终端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其安装在一根电缆的端部,该电缆包括有线芯(1000)、芯线绝缘皮(1002)、外半导层(1004)、电缆护套层(1006)、地线(1008);该电气化铁路27.5kV用热缩电缆终端接头包括有导电端子(11)、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第二软质热缩绝缘管(19)、第三软质热缩绝缘管(21)、第四软质热缩绝缘管(23),半硬质热缩绝缘管(25)、热缩整体伞裙(27)、应力疏散胶(29)、防水密封胶带(31);
导电端子(11)安装固定在线芯(1000)的顶端;
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套设在芯线绝缘皮(1002)和外半导层(1004)外,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位于导电端子(11)的下方并且间隔一段距离,因此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和导电端子(11)之间有一段芯线绝缘皮(1002)未被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包覆;
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靠下部分套设在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外面,靠上部分套设在导电端子(11)与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之间的芯线绝缘皮(1002)外面,因此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包覆住第一热缩应力控制管(13)和芯线绝缘皮(1002),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顶端和芯线绝缘皮(1002)的顶端平齐;
第二热缩应力控制管(15)包覆在第一软质热缩绝缘管(17)的外面的靠下部分,也包覆在外半导层(100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天津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长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天津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0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管道下管用辅助装置
- 下一篇:建筑火灾中的自动断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