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中的ACK/NACK捆绑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8049.0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1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埃夫斯塔西奥斯·格德拉纳若斯;柳光;托马斯·威尼肯;罗伊·罗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捆绑 用户设备 有效载荷 指令 基站 无线通信系统 解码 基站发 响应 码本 码字 优选 小区 | ||
一种用于动态ACK/NACK捆绑的方法包括生成ACK/NACK捆绑指令,并将所述ACK/NACK捆绑指令从基站发送到用户设备。该指令可以包含关于优选的捆绑类型(空间、时间、频率/小区)的信息。用户设备生成关于所接收的码字的ACK/NACK响应,并根据所接收的捆绑指令中包含的信息将多个ACK/NACK响应捆绑在一起,以生成最小尺寸的ACK/NACK有效载荷。用户设备将捆绑信息连同ACK/NACK有效载荷一起发送到基站。捆绑信息使基站能够确定HARQ‑ACK码本的大小,并对ACK/NACK有效载荷进行解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用于实现具有ACK/NACK捆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第三代(the third-generation,3G)移动电话标准和技术是众所周知的。这种3G标准和技术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所开发的。第三代无线通信一般已被发展成支持宏蜂窝移动电话通信。通信系统和网络已朝向宽带移动系统发展。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已经开发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即演进通用移动电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Territo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以用于移动接入网络;其中,宏小区由称为eNodeB或eNB(演进节点B)的基站所支持。最近,LTE正朝向所谓的5G或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进一步发展,其中小区由称为gNB的基站所支持。
在LTE网络中,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机制,以便校正PHY层中的错误分组(传输块)。存在多个HARQ进程以供发送设备将传输块发送到接收设备。一旦传输块从特定进程发送出来,则将等待接收肯定应答或否定应答(ACK/NACK)比特(bit)。在发送设备接收到ACK/NACK之前,该进程将处于非活动状态,并且不会处理其他传输块。发送设备对多个进程的发送的传输块进行缓冲,由此使得该发送设备可以在接收到NACK的情况下重新发送,直到接收到ACK为止。这是众所周知的具有多个并行进程的停止等待协议(stop-and-wait protocol)。在一个ACK/NACK传输内,可以对一个小区或多个小区的多个传输块进行ACK/NACK。包括多个比特的HARQ-ACK/NACK信息通常与HARQ-ACK/NACK码本相关联。
在LTE中的已知下行链路HARQ进程中,下行链路数据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从基站(eNB)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随后,ACK/NACK信息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从UE发送到eNB。在NACK之后,如果需要重新发送数据,则数据通过PDSCH从eNB重新发送到UE。在LTE中,HARQ ACK/NACK由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承载。ACK/NACK有效载荷可以是可用资源的消耗(drain)。因此,减小ACK/NACK有效载荷/码本大小(以及有效地减小UCI有效载荷),尤其是上行链路上(从UE到eNB)的ACK/NACK有效载荷/码本大小,而没有损害到HARQ进程的任何手段将是有益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8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