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不停机可多方向轴承排油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8897.5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3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新和协电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H02K5/10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43208 | 代理人: | 江妹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停机 多方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YE2、YE3、YE4-315~355小型电机、Y3-355~450低压大功率电机等类型电机不停机可多方向轴承排油的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YE2、YE3、YE4-315~355小型电机、Y3-355~450低压大功率电机等类型电机运行中,一般是通过在电机轴承外盖底部开的排油孔排油,这种排油方式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需要停机操作,即先停机,再取下电机风罩,再排油。停机时会耽误生产,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如果长时间不排油,轴承外盖上的油脂会越积越多,会变质变硬,影响新油注入,影响轴承润滑,甚至烧坏电机;二是底部单独的排油难以及时将废油排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不停机可多方向轴承排油的结构,以实现不停机、多方向排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不停机可多方向轴承排油的结构,包括轴承外盖,轴承外盖底部攻有用于装配螺母的螺孔,其特征在于,轴承外盖的下部两侧各攻有一个螺孔分别用于装配螺杆、联接管,轴承外盖两侧的螺孔相对,并在联接管内插入排油管且排油管通过螺栓与联接管固定。
上述排油管伸进轴承外盖部分顶部设有缺口。方便油脂进入排油管,以便抽出。
上述螺母上焊接有操作手柄。方便拧松或拧紧螺母,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保留原来底部的排油孔(即轴承外盖底部螺孔)外,还在轴承外盖的两侧下部增设两个螺孔,即共有三个排油孔,轴伸端可以从这三个孔不停机排油,非轴伸端即风罩端可以从两个侧面的螺孔不停机排油,如方便取下风罩,非轴伸端也可以实现从三个方向不停机排油,多余油脂得以及时排出,有效防止其变质变硬,这样有利于新油脂的补充,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电机应用中的总装配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排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 A-A剖图
其中,1、轴承外盖,2、螺杆,3、螺母,4、排油管,4.1、缺口,5、联接管,6、螺栓,7、操作手柄,8、风罩,9、油嘴,10、端盖,11、内盖,12、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显然,不能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成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的居中部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下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型号、尺寸、条件,按照常规方法,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电机不停机可多方向轴承排油的结构,包括轴承外盖1,轴承外盖1下部较宽,轴承外盖1的下部两侧各攻有一个螺孔用于分别装配螺杆2、联接管5,且轴承外盖1两侧的螺孔相对设置,加上原来轴承外盖1底部的用于装配螺母3的螺孔,即有三个螺孔(即出油口),其中在联接管5内插入排油管4且排油管4通过螺栓与联接管5固定,排油管4伸进轴承外盖1部分顶部开设有缺口4.1。
螺母3上焊接有操作手柄7,方便拧松或拧紧螺母,省力。
应用时,本发明的结构同时应用在前轴承外盖1.1和后轴承外盖1.2中,实现前排油和后排油。电机轴承所用润滑油脂通过油嘴9加入,经过端盖10、内盖11进入轴承12。在电机运行一段时间后,轴承外盖1(包括前轴承外盖1.1和后轴承外盖1.2)中会残留很多润滑油脂。清理时,可以松开螺栓6,抽出排油管4,就可带走多余润滑油,也可以松开螺杆2后,使用排油管4或备用的排油管插入对侧排油。在轴伸端,还可松开带操作手柄的螺母3,用排油管4排油。通过本发明,油脂可通过排油管及时排出,防止其变质变硬,有利于油脂的及时补充,形成油脂的良性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新和协电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新和协电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8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