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5200.3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2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革非;任建安;吴秀文;任华建;洪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抽负压 腹壁切口 水凝胶层 硬质板 敷料 本实用新型 贴附层 预防性 负压 密封效果好 下表面外缘 抗菌性能 透水性 下表面 喷涂 充气 对贴 附层 粘固 注孔 密封 皮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其中:包括喷涂固定在腹壁切口上的具有抗菌性能并且透水性好的水凝胶层,水凝胶层上部与一硬质板固定连接,硬质板的下表面外缘设置有一圈气囊,气囊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层贴附层,气囊与水凝胶层之间的空隙为抽负压空间,气囊和抽负压空间的抽注孔均设置在硬质板上,抽负压空间抽负压以及气囊充气均能对贴附层产生压力,使贴附层与皮肤密封粘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固定面积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耗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
背景技术
有文献报告,相较于传统的伤口敷料,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可以显著降低腹部切口SSI的发生率。SSI是Surgical SiteInfection的首字母简写,是指发生在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以筋膜为界,其浅部是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是肌肉,腔隙的感染。现有的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具有两种,一种是在敷料上安装了负压吸引器持续对敷料吸负压,使伤口保持负压状态,这种敷料结构复杂,患者要随身携带负压吸引器,极不方便,另一种是不带负压吸引器,对敷料进行一次性抽负压,这种敷料为了密封效果,需要在患者皮肤上贴附较大面积的胶带,对敷料进行数层密封,患者不适感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固定面积小的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其中:包括喷涂固定在腹壁切口上的具有抗菌性能并且透水性好的水凝胶层,水凝胶层上部与一硬质板固定连接,硬质板的下表面外缘设置有一圈气囊,气囊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层贴附层,气囊与水凝胶层之间的空隙为抽负压空间,气囊和抽负压空间的抽注孔均设置在硬质板上,抽负压空间抽负压以及气囊充气均能对贴附层产生压力,使贴附层与皮肤密封粘固。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气囊和抽负压空间的抽注孔内均设置有单向阀,气囊的单向阀允许气体进入气囊,不允许气体流出气囊,抽负压空间的单向阀允许气体流出抽负压空间,不允许气体流入抽负压空间。
上述的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还包括气体抽注器,气体抽注器包括抽取腔、抽杆以及针头,抽杆从后端插入在抽取腔中,针头安装在抽取腔前端,针头能插入抽注孔,撑开单向阀,对气囊和抽负压空间进行抽注气体。
上述的贴附层由内至外设置有三层结构,其中内层和外层均为胶质密封层,中层为吸水层,吸水层具有一定弹性,使得某一胶质密封层晃动时,不会带动另一胶质密封层晃动。
上述的胶质密封层的材料为硅胶。
上述的气囊为橡胶材料制作。
上述的硬质板为透明板。
本实用新型的预防性腹壁切口负压敷料,无需在敷料上固定负压吸引器,采用一次性抽注压即可长时间保持敷料内的负压状态,本实用新型直接在腹壁切口喷涂水凝胶层,水凝胶层具有抗菌性能并且透水性好的优点,水凝胶层作为支点,气囊充气时能使贴附层按压在皮肤上,与皮肤密封配合,抽负压空间抽负压会进一步下压气囊,使贴附层与皮肤配合更紧密,通过气囊和抽负压空间的组合施压,使贴附层可以与皮肤保持高密封性。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将贴附层分隔为三层,内外胶质密封层互不影响,即使患者碰到外胶质密封层使外胶质密封层变形暂时失去与皮肤的密封配合,内胶质密封层也不会受到影响,能有效保持整个负压敷料的负压状态。中层的吸水层能吸附从抽负压空间渗出的液体,保证渗液不会流出敷料。当患者左右晃动硬质板,气囊上部可以随着硬质板晃动,而下部则不会移动,因此,气囊式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负压敷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使得负压敷料不会轻易失去作用,效果更持久。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加贴附层的方式对抽负压空间密封,无需在患者腹部贴附大量胶带,有效降低了固定面积,降低了患者的不适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5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面可撕式自粘弹力绷带
- 下一篇:一种指尖伤口用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