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和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9897.0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8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飞;徐建国;赵俊;王嵘;张恒;唐丛林;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周倜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机房 环境监测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环境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机房环境的合格是为实现组织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前提。为保证网络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和设备使用寿命与安全,实现用户的最大投资效益,就有必要对网络运行环境的电力供应、温度、湿度、漏水、空气含尘量等诸多环境变量进入及时监测。
目前在地铁机房内缺乏7*24小时的无人监测体系,对于温度、湿度以及淹水只能通过技术人员的人工测量及寻查,显然是不能满足自动化和无人化的监测要求。如果能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与智能化调节控制,那么可以保证网络运行环境的稳定与网络软硬件资源、设备的安全以及相关信息数据资产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以持续监测机房环境参数并能将监测结果通过网络传送至后台服务器的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及能够实现远程网络监测的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一)是:一种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中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MCU、以太网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接口和漏水检测报警电路,
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用于放置在机房地面上的漏水检测探棒,所述漏水检测探棒包括一对相互间隔且之间彼此绝缘的探针,所述漏水检测报警电路包括高亮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三极管、独石电容和分别用于连接到所述一对探针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漏水检测报警电路的外围+5V供电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一极、第二电阻的一极和所述高亮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所述独石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集电极与所述独石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高亮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有所述第三电阻且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后分别连接至MCU的信号输入端和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接口和信号线连接到所述MC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MCU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湿敏电容数字温湿度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接口为航空接口,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为嵌入式串口转以太网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所述航空接口连接到所述MCU。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二)是:一种地铁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一)中的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还包括OA交换机、OA网络服务器和OA客户端,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通过OA交换机和网络线路连接到所述OA网络服务器,所述OA客户端连接到所述OA网络服务器,所述OA客户端具有用于展示检测信息的图形展示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具有无线网络通信模块的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能够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OA网络服务器建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机房环境监测仪无需操作,能够有效检测机房环境是否正常,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该设备可靠性高,体积适当,便于机房安装。采用定点漏水检测方式,无需对机房进行大面积改造。使用现有OA网络,无需另设服务器,便于管理。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将分布在多处的机房的环境参数监测到并通过客户端集中显示出来。还能够在险情发生时及时通知到具体的负责人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和监测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中电路板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中漏水检测报警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地铁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地铁机房环境监测仪,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中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MCU、以太网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接口和漏水检测报警电路。
还包括用于放置在机房地面上的漏水检测探棒,所述漏水检测探棒包括一对相互间隔且之间彼此绝缘的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9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融合CORS定位技术的T‑BOX智能网联终端装置
- 下一篇:减速器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