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腔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4545.7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勇;黄忠海;刘付钧;张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G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胡辉,任毅 |
地址: | 5101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梁腔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腔体结构。
背景技术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施工现场首先绑扎竖向辅助钢筋和箍筋形成钢筋笼,再在柱截面周围支护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并达到一定强度要求后,再拆除柱四周的模板直接形成混凝土梁。该混凝土梁的现场施工步骤多,流程复杂,施工工期长。
传统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在工厂完成上述步骤,并将完全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梁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再吊装安装,运输和吊装安装的重量较大,预制构件之间通过预埋件、预留插孔灌浆、钢套筒、混凝土后浇部分等连接成整体,连接构造复杂,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整体性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混凝土梁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梁腔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腔体结构,包括沿混凝土梁长度方向设置的钢筋笼和贴覆钢筋笼的两侧面和底面设置的钢丝网片,还设有分别位于钢筋笼两侧面和底面的混凝土模板,位于同一侧的钢筋笼的侧面或者底面与钢丝网片凝固在一扇混凝土模板内,位于钢筋笼两侧和底面的三扇混凝土模板彼此相连形成底部封闭且上部开口的混凝土梁腔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钢筋笼包括若干沿混凝土梁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箍筋和平行于混凝土梁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向钢筋,各横向钢筋穿过若干平行设置的箍筋且与各箍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各箍筋包括位于混凝土梁两侧的竖向钢筋和搭接在两竖向钢筋顶部和底部的条状钢筋,两条状钢筋间还设有一平行于条状钢筋的对拉杆,对拉杆与两侧的竖向钢筋固定连接,竖向钢筋位于对拉杆上部的部分突出在混凝土梁腔体的上部开口外。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各箍筋包括由若干钢筋条弯折而成的钢筋圈。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竖向设置的钢丝网片的顶部分别与对拉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对拉杆的两端设有外螺纹,还设有环绕在对拉杆的端头外的预埋套管,预埋套管在混凝土模板浇筑后凝固在混凝土模板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对拉杆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角钢座,角钢座通过设有内螺纹的外螺栓与对拉杆端头螺纹连接进行固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竖向钢筋和位于底部的条状钢筋均有部分在混凝土模板内,部分露出在混凝土模板内侧。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箍筋为通过一根钢筋弯折成的封闭箍筋圈。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在钢筋笼的侧面固定有斜向钢筋或者直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钢筋混凝土梁腔体结构在钢筋笼的两侧和底部外廓上搭建钢丝网片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通过浇筑混凝土将钢丝网片与钢筋笼的侧面和底面凝固在一起形成混凝土模板,各混凝土模板相连后形成上部开口的混凝土梁腔体,可将该混凝土梁腔体运输至施工场地后浇筑混凝土即可形成混凝土梁,该混凝土梁腔体结构整体轻便,易于成型和运输,能提高混凝土梁的施工效率,且能改善整体的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筋笼和钢丝网片拼装完成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筋笼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箍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筋笼设置斜向钢筋后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筋笼设置直钢筋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腔体结构,包括沿混凝土梁长度方向设置的钢筋笼1和贴覆钢筋笼1的两侧面和底面设置的钢丝网片2,还设有分别位于钢筋笼1两侧面和底面的混凝土模板3,位于同一侧的钢筋笼1的侧面或者底面与钢丝网片2凝固在一扇混凝土模板3内,位于钢筋笼1两侧和底面的三扇混凝土模板3彼此相连形成底部封闭且上部开口的混凝土梁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4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工程车的违法车辆识别系统
- 下一篇:基于NB‑IoT的车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