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顶进箱身偏位的滑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7407.0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3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勇;张蓓雯;苏欣羽;代汉超;仝波;柴永飞;李鑫;阮白一;王晓平;王一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20 | 分类号: | E02D27/20;E02D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赵楠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顶进箱身偏位 滑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穿立交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顶进箱身偏位的滑道结构。
背景技术
工作基坑内预制箱身顶进,是施工下穿铁路、公路等立交桥工程的一种常见施工方法,但是该工艺最大的难题之一是防止箱身在顶进过程中偏位,如抬头、栽头、偏角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栽头,即箱身前端发生向下倾覆,栽头率大约在70%以上,箱身前端栽头程度可达1.4m甚至更多。
箱身顶进栽头主要的原因是出底板后地基承载力不足;抬头的主要原因是出底板后地基加固措施太强;偏角的主要原因是千斤顶顶程不均匀,一般可通过设置导向块来解决。而抬头、栽头的根本原因在于出底板后箱底地基处理难以达到箱身顶进准确就位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止顶进箱身偏位的滑道结构,通过下沉钢沉箱来提高箱身出底板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有效防止箱身在顶进过程中偏位,同时可以缩短顶进时间,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防止顶进箱身偏位的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结构包括至少一钢沉箱,所述钢沉箱下沉于箱身顶进的工作基坑底板以下且位于所述工作基坑底板的前端,所述钢沉箱的顶面与所述工作基坑底板的表面相平齐,所述钢沉箱的内部通过填筑有填充体且通过一钢板封顶,所述钢沉箱的底部现浇有封底混凝土;所述箱身在所述钢沉箱表面顶进,所述钢沉箱用于防止箱身在顶进过程中的上下移动。
所述钢沉箱的表面布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布置于所述箱身顶进方向的两侧,用于防止所述箱身在顶进过程中的左右移动。
所述滑道结构由若干所述钢沉箱对接构成,若干所述钢沉箱沿所述箱身的顶进方向顺次布置,相邻的所述钢沉箱的侧面相贴合,若干所述钢沉箱的组合长度满足于使所述箱身的一半顶进至所述滑道结构前端完成到位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特别适用于流砂、淤泥质土等地质较差情况,保证箱身在顶进过程中不栽头,提高了工程质量;2)减少了箱底地基处理的工程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顶进过程中挖土的工作量,缩短了顶进的时间;对地质条件适用性强;在下穿立交施工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工程推广应用前景,尤其在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应用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所示,图中标号1-11、1’分别表示为:箱身1、工作基坑底板2、工作基坑地基3、既有立交桥基础4、上段钢沉箱5、下段钢沉箱6、黄砂7、封底混凝土8、钻孔桩9、地基处理桩10、导向块11、箱身1’。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防止顶进箱身偏位的滑道结构用于下穿立交桥梁的箱身顶进施工中。如图1和图2所示,箱身1顶进施工的工作基坑由钻孔桩9围护。在工作基坑内设置有若干打入地下的地基处理桩10,地基处理桩10用于对工作基坑进行加固。在地基处理桩10的上方设置有工作基坑底板2,箱身1布置于工作基坑底板2之上。在箱身1顶进方向的前方具有既有立交桥基础4,箱身1需要经过工作基坑底板2、工作基坑地基3后下穿既有立交桥基础4完成顶进。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道结构主体包括下段钢沉箱6,下段钢沉箱6下沉于工作基坑地基3之中。在下段钢沉箱6的内部通过其顶部开口填筑有黄砂7并通过钢板封顶。下段钢沉箱6的底部浇筑有封底混凝土8,下段钢沉箱6通过封底混凝土8与工作基坑地基3固结连成一体,从而提高工作基坑地基3的承载力。下段钢沉箱6接长于工作基坑底板2的前端,其表面与工作基坑底板2的表面相平齐,因此使得箱身1可依次通过工作基坑底板2、下段钢沉箱6顶进,直至箱身1的一半顶进至下段钢沉箱6的前端完成就位。如图2所示,在箱身1沿其顶进方向的两侧下方均布置有下段钢沉箱6,以保证箱身1可在下段钢沉箱6的表面稳定顶进。由于下段钢沉箱6提高了工作基坑地基3的承载力,同时由于下段钢沉箱6的布置长度满足于使箱身1的一半顶进至下段钢沉箱6的前端就位,因此保证箱身1在整个顶进过程中均承载于下段钢沉箱6之上,因此可防止箱身1在顶进过程中的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74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边坡防护网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挡墙外侧狭窄空间的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