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拉丝退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8331.5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6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策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B21C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拉丝 退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属拉丝退火机。
背景技术
金属丝经过拉丝以后,需要经过退火处理,常用的退火装置,有接触式电刷传输大电流退火装置,该装置除电极轮外,在退火区域还有保护区,退火结束后,还有一很长的水槽用于冷却,整个退回装置设备比较长,占地比较大,很难与前端的拔丝和后端的绕线设备形成连续的生产线,只能将拔丝后的金属丝缠绕成卷后,再转移到退火装置上放卷退火。使得生产过程操作复杂、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金属拉丝退火机,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拉丝退火机,其包括依次设置的拉丝机构、退火机构和收集机构,退火机构包括退火架;退火架处设有第一导线轮,第一导线轮右上方设有第二导线轮,第二导线轮右下方设有第三导线轮,第三导线轮右上方设有第四导线轮;第四导线轮下方设有第五导线轮,第五导线轮与第四导线轮间设有加热管;第五导线轮位于一冷却池内,冷却池位于第五导线轮右侧处设有第六导线轮,冷却池位于第五导线轮左侧处设有第七导线轮;冷却池上方位于第五导线轮与第七导线轮之间处设有第八导线轮,第八导线轮右上方设有第九导线轮,第九导线轮右下方设有第十导线轮;退火架位于第一导线轮左下方处设有进线口,退火架位于第十导线轮的右上方处设有出线口,出线口处设有第十一导线轮。
本发明中,金属丝能够在拉丝机构处较佳地被拉丝,拉丝后的金属丝能够自进线口处进入退火架,之后依次经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第三导线轮、第四导线轮、第五导线轮、第六导线轮、第七导线轮、第八导线轮、第九导线轮和第十导线轮后经出线口进入收集机构;在此过程中,设于退火架处的加热管能够较佳地对金属丝进行加热,设于退火架处的冷却池能够较佳地对加热后的金属丝进行冷却,从而较佳地实现了金属丝的拉丝、退火和卷绕等操作。
本发明由于金属丝采用迂回的走线方式,从而较佳地节约的整个设备的占地空间,且便于操作。
作为优选。第六导线轮和第七导线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处,第五导线轮高于第六导线轮和第七导线轮。
作为优选。第八导线轮设于加热管的左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金属拉丝退火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拉丝退火机,其包括依次设置的拉丝机构1、退火机构2和收集机构19,退火机构2包括退火架3;退火架3处设有第一导线轮4,第一导线轮4右上方设有第二导线轮6,第二导线轮6右下方设有第三导线轮5,第三导线轮5右上方设有第四导线轮7;第四导线轮7下方设有第五导线轮12,第五导线轮12与第四导线轮7间设有加热管8;第五导线轮12位于一冷却池9内,冷却池9位于第五导线轮12右侧处设有第六导线轮11,冷却池9位于第五导线轮12左侧处设有第七导线轮10;冷却池9上方位于第五导线轮12与第七导线轮10之间处设有第八导线轮13,第八导线轮13右上方设有第九导线轮14,第九导线轮14右下方设有第十导线轮15;退火架3位于第一导线轮4左下方处设有进线口16,退火架3位于第十导线轮15的右上方处设有出线口17,出线口17处设有第十一导线轮18。
本实施例中,第六导线轮11和第七导线轮1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处,第五导线轮12高于第六导线轮11和第七导线轮10;第八导线轮13设于加热管8的左侧。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策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策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8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