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机车司机室不规则车窗遮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3478.5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0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辛志峰;王国政;杨建;王宏伟;卢成龙;陈志忠;廖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5/00 | 分类号: | B61D2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孙晓凤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机车 司机 不规则 车窗 遮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机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机车司机室不规则车窗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司机室玻璃窗主要包括前窗和侧窗。主要功能是保证驾驶员具有良好视野范围,同时也为可以满足司机室的采光需求。在窗外光线较强时,采用安装遮阳帘的方式来实现较少强光照射及隔热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各种遮阳帘品种繁多。但是针对不规则形状的窗户,尤其是在司机室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遮阳帘安装后不能完全遮蔽窗户,无法起到遮挡强光及隔热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遮阳帘技术方案较多,但无论是电动还是手动遮阳帘都是只有在安装空间足够的情况下才能完全遮蔽梯形等不规则窗户,通过加大遮阳帘尺寸来实现遮光隔热的效果,但是对于安装空间有限的梯形窗户,遮阳帘打开后无法根据窗户大小自动调整遮阳面积,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遮阳装置,该装置可根据窗户形状大小自动调整遮阳面积,实现窗帘在安装空间有限、窗户为不规则形状的情况下仍能起到有效遮阳隔热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路机车司机室不规则车窗遮阳装置,包括滑道、窗帘挑杆和挂设于所述滑道和所述窗帘挑杆上的窗帘,所述滑道固设于不规则车窗的上方,所述窗帘挑杆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不规则车窗的一侧,所述窗帘挑杆的上部位于所述滑道内,并可在所述滑道内左右滑动及左右摆动,所述窗帘挑杆的下部由所述固定机构固定。
进一步,所述滑道截面为开口朝下的C字型结构,所述滑道两端通过固定座与机车墙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窗帘挑杆为伸缩杆结构,包括滑动圆球、可伸缩外套筒、可伸缩内套筒和手柄,所述滑动圆球位于所述可伸缩外套筒的顶端,所述可伸缩内套筒可相对所述可伸缩外套筒伸缩,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可伸缩内套筒的底端;所述滑动圆球位于所述滑道内,并可在滑道内左右滑动及摆动。
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为固定卡子,该固定卡子与机车墙体间通过吸盘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为固定卡子,该固定卡子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机车墙体上。
进一步,所述窗帘通过窗帘吊环挂设于所述滑道及所述窗帘挑杆上。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设计新型遮阳装置,实现了在安装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完全遮蔽窗户的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滑道及滑动圆球的配合,可实现窗帘挑杆的左右移动及左右摆动,即可对不规则车窗的边角部分实施窗帘遮挡;
(3)固定卡子可以改变窗帘挑杆的固定位置,即改变窗帘的遮挡区域,以适应不同规格车窗的遮挡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传统遮阳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有明显的无法遮挡区域;
图2是实施例中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窗帘挑杆与滑道的主视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窗帘挑杆与滑道的侧视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滑道;2-滑动圆球;3-固定座;4-可伸缩外套筒;5-窗帘吊环;6-窗帘;7-可伸缩内套筒;8-固定卡子;9-手柄;10-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3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跨越式地平车
- 下一篇:座椅的旋转装置和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