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滑轨解锁件的座椅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8643.X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0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飞;李攻关;张玉;李晶;刘朔;张敏;刘灿;郭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8 | 分类号: | B60N2/08;B60N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滑轨 解锁 座椅 以及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滑轨解锁件的座椅以及具有该座椅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部分七人座的SUV/MPV对于二排和三排座椅已经采用了靠背放平的同时座垫下降的方式,这个过程主要利用了四连杆运动原理,通过靠背围绕调角器中心的转轴向前驱动转动,对于整体四连杆在驱动连杆的驱动下,整体向前向下运动,最终使得座垫下压,靠背放平。
四连杆机构主要的特点在于支撑座垫的侧臂为刚性的侧臂,即支撑座垫的侧臂为一体式结构,对于六分座椅而言,为保证座椅整体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将滑轨布置在座椅下端两侧,并且距离座椅两侧边缘较近,这样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不对称状态,以及避免出现座椅固定间距过小,出现支撑不稳状态。所以,通常滑轨档距在600mm左右,在这么大的间距下座椅两侧若只是通过四连杆机构支撑座椅,容易出现:1、支撑不稳,在侧向受力时容易出现侧向支撑不稳,使得整体偏斜;2、Z向刚度不足,因六分座椅需支撑两个乘客,座椅需要更高的强度。侧臂为整体式结构,中间段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压力,易出现整体变形。
另外,在实现靠背放平、座垫下沉的过程中,需先将靠背扣手解锁,实现靠背放平;再将滑轨手柄抬起,将座椅整体向后滑动,使座椅达到最后状态。或者将上述过程颠倒,先进行座椅位置调整,再将靠背放平。这个过程的缺点在于:需要解锁两次实现座椅靠背放平及座椅整体后移。不可避免地要将这个过程分为两个操作过程,降低了使用人员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滑轨解锁件的座椅,以解决座椅支撑强度差和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滑轨解锁件的座椅,包括:靠背;侧臂,所述侧臂包括: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所述第一侧臂铰接在所述第二侧臂的前侧,所述第二侧臂还与所述靠背铰接;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靠背之间设置有调角器,所述基座包括:定轨和动轨,所述动轨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定轨上;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铰接在所述基座和所述侧臂之间,所述连杆组件、所述侧臂和所述基座之间形成多连杆机构;滑轨解锁件,所述滑轨解锁件与所述连杆组件中的一个连杆联动且适于在该连杆旋转至一定角度时解锁所述动轨。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在所述动轨和所述第一侧臂之间,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在所述第二侧臂和所述动轨之间,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和所述动轨之间形成五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侧臂、所述靠背和所述动轨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滑轨解锁件与所述第二连杆联动且适于在所述第二连杆旋转至一定角度时解锁所述动轨。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解锁件为凸轮,所述动轨上设置有解锁销,所述凸轮适于在所述第二连杆旋转至一定角度时将所述解锁销压至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位于所述第二搭接板的前侧且均固定在所述动轨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搭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搭接板上,所述第二搭接板的后端与所述调角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固定有穿设所述第二搭接板的销轴,所述凸轮固定在所述销轴上且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第二搭接板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臂铰接在所述第二侧臂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第二侧臂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搭接板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第二侧臂的内侧且下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搭接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第一侧臂的内侧且下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搭接板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板和所述第二侧臂均大体呈L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通过设置第一侧臂、第二侧臂和连杆组件,可以有效提高座椅的支撑强度和结构强度。而且通过设置滑轨解锁件,可以实现靠背放平且能够后推的功能,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座椅。
所述车辆与上述座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8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滑轨传动机构及座椅
- 下一篇:具有前倾功能的座椅以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