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车圈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7114.7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3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井大;王飞虎;黄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L3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陈德阳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车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车圈用模具。
背景技术
碳纤维材质的车圈具有重量小、强度好的优点,已广泛在自行车上面使用。碳纤维车圈的成型的一种方法大体是:先把碳纤维片材叠贴在模芯的外表面和填充物的外表面,模芯是内部挖空的结构,并且受热之后会收缩,如宝力龙或发泡聚胺酯;同样在填充物的外表面叠贴碳纤维片材;然后再把气袋和贴好碳纤维片材的填充物依次放入到模芯内,填充物置于气袋上方;接着将模芯、气袋、填充物一起放入到模腔当中进行加热固化,使模芯外表面的碳纤维片材和填充物外表面的碳纤维片材熔接固化在一起就形成了半成品车圈;最后取出半成品车圈,在半成品车圈的内圈面钻安装辐条用的辐条孔,并通过辐条孔将气袋取出,同时在半成品车圈的外圈面开孔并取出填充物,孔和填充物所占的空间就形成了安装轮胎用的胎槽。
现有的车圈成型方式,在加热固化之后,填充物是内埋在固化后的半成品车圈内,需要后道工序在半成品车圈外圈面上开长孔才能够取出填充物并形成所需要的胎槽,不仅增加生产工序,而且事先需要碳纤维片材整体包住填充物,之后再切掉长孔位置原先成型好的那部份材料,导致原材料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车圈用模具,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产车圈用模具,包括可在竖直方向上下开合的上模和下模,该上模的底面设有上凹腔,该下模的顶面设有下凹腔,该上凹腔和该下凹腔镜像对称设置,还包括设置在该上模和该下模之间的内模芯及连接在该内模芯外侧面的填充块,还包括包住该填充块上表面、下表面及外侧面的模套,该上凹腔的顶面向下延伸设有上压块,该下凹腔的底面向上延伸设有下压块;
该上模和该下模在合模状态下,该内模芯嵌入到该上凹腔和下凹腔当中,该上压块和下压块分别压住该模套,该模套、该上凹腔、该下凹腔围成用于成型车圈用的模腔。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填充块的厚度小于该内模芯的厚度,该填充块位于该内模芯外侧面的中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填充块与该内模芯是一体成型的结构,该填充块的横截面是矩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模套的横截面大体呈П形,包括上围片、下围片及侧围片,该上围片盖住该填充块上表面,该下围片盖住该填充块下表面,该侧围片盖住该填充块外侧面,该上压块压住该上围片并与该侧围片存在间隔,该下压块压住该下围片并与该侧围片存在间隔。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模套在其上围片和侧围片连接的位置设有向上的凸起;该模套在其下围片和侧围片连接的位置设有向下的凸起。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模套是塑料注塑成型或挤出成型。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生产制造时,碳纤维片材包纱形成的内圈结构置于模腔内,碳纤维片材包纱形成的外圈结构缠绕在模套外表面,并且填充块、模套和外圈结构插入到内圈结构当中,加热熔接固化之后,内圈结构和外圈结构固化在一起形成车圈毛坯,开模之后,内模芯和模套从车圈毛坯当中抽出,车圈毛坯自然形成带开孔的胎槽。通过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另外增加设置内模芯、填充块和模套,使得碳纤维片材可以直接在模套上包纱形成外圈结构,抽出内模芯和填充块之后,车圈毛坯自然形成带开孔的胎槽,节省制造工序,并且能够有效节省原材料消耗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生产车圈用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2绘示了图1所示模具的内模芯、填充块、模套的局部示意图。
图3所示了图1所示模具在合模状态下,碳纤维片材在模套上包纱形成的外圈结构插入到碳纤维片材包纱形成的内圈结构当中的示意图。
图4绘示图3当中外圈结构和内圈结构熔接固化后形成的车圈毛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生产车圈用模具,包括可在竖直方向上下开合的上模10和下模20,该上模10的底面设有上凹腔12,该下模20的顶面设有下凹腔22,该上凹腔12和该下凹腔22镜像对称设置。还包括设置在该上模10和该下模20之间的内模芯30、连接在该内模芯30外侧面的填充块40、包住该填充块40上表面、下表面及外侧面的模套50。该上凹腔12的顶面向下延伸设有上压块14,该下凹腔22的底面向上延伸设有下压块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7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血液运输箱
- 下一篇:建筑工人电子履历形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