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废气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7939.0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8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韦保新;温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晋桦豹胶轮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 | 分类号: | F01N3/02;F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废气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更环保的柴油机废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MT990-2006《矿用防爆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防爆柴油机任一部位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50℃;防爆柴油机废气排出口温度不得超过70℃。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柴油机废气冷却装置包括带水套的排气歧管11、带水套的排气弯管12、双层排气波纹管13、废气冷却水箱14、排气阻火器15。其工作原理为:柴油机排出的废气进入带水套的排气歧管11,初步冷却后,进入带水套的排气弯管12,进一步冷却后,经过双层排气波纹管13进入废气冷却水箱14,经过水洗后的废气,经过排气阻火器15进入大气,保证排出口温度不超过70℃。带水套的排气歧管11和带水套的排气弯管12相当于冷却水走外层的换热器,只是为了确保水套的表面温度不超过150℃,但这种结构对废气的冷却效果有限,废气中的大部分热量还是得靠废气冷却水箱14来吸收。
这种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排气阻力大、功率损失大:因为柴油机的废气要经过水洗,加大了排气阻力,柴油机的功率损失约18%;
2、污染大:废气排出的废水污染地下水源,而这种污染100年都不能完全消除,在发达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3、故障率高:废气冷却水箱14中的浮球阀受气流和水流的冲击,容易损坏;
4、操纵繁琐,需要频繁的补充冷却水。
为满足煤矿安全要求,必须发明一种装置对防爆柴油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环保的柴油机废气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柴油机废气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气歧管、第一双层波纹管、第一排气弯管、一级冷凝器、第二排气弯管、第二双层波纹管和二级冷凝器;所述一级冷凝器和所述二级冷凝器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气路和包围于所述气路外围的水路,所述气路中设有使废气逆向流动的若干螺旋片。
具体的,所述螺旋片绕冷凝器的轴向均布。
具体的,所述一级冷凝器和所述第二排气弯管之间设有排气阻火器。
具体的,所述二级冷凝器的后方设有尾气稀释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废气和冷却水不相接触,减少了废水产生,增强了冷却效果,降低了柴油机的能耗。
2、绕轴均布的螺旋片可以使废气比较均匀地流动,保持换热效果的稳定。
3、排气阻火器能避免回火事故,提高装置可靠性。
4、尾气稀释装置能去除废气当中的有害成分,令废气排入大气的部分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柴油机废气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柴油机废气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冷凝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1-排气歧管,
12-排气弯管,
13-双层排气波纹管,
14-废气冷却水箱;
21-排气歧管,
22a-第一双层波纹管,
22b-第二双层波纹管,
23a-第一排气弯管,
23b-第二排气弯管,
24a-一级冷凝器,
24b-二级冷凝器,
241-气路,
242-水路,
243-螺旋片,
25-排气阻火器,
26-尾气稀释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柴油机废气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气歧管21、第一双层波纹管22a、第一排气弯管23a、一级冷凝器24a、第二排气弯管23b、第二双层波纹管22b和二级冷凝器24b;一级冷凝器24a和二级冷凝器24b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气路241和包围于气路241外围的水路242,气路241中设有使废气逆向流动的若干螺旋片243。本装置中的冷凝器结构使气路241和水路242完全分开,因为废气与冷却水不相接触,所以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冷却水可以在循环冷却系统中循环,污染小;在气路241中增加螺旋片243,能缓解排气速度,延长气体换热时间,增强冷却效果;因为废气不用从水里经过,所以排气阻力小,使柴油机的功率损失降低约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晋桦豹胶轮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晋桦豹胶轮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7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