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0147.8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8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吕阳;韩瑄;高杰;沈凌巍;崔坤柏;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格朗低压电器(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H01H71/6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机构 | ||
1.一种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包括壳体(1)、复位按钮(2)、脱扣止位杆(4)、传动杆(5)、脱扣顶杆(6)、脱扣推杆(10)和脱扣器(11);所述复位按钮(2)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所述脱扣止位杆(4)转动安装在复位按钮(2)一侧的壳体(1)上;所述传动杆(5)活动安装在壳体(1)上且与断路器的连动杆相连;所述脱扣顶杆(6)的下端转动安装在脱扣止位杆(4)一侧的壳体(1)上;脱扣顶杆(6)在转动过程中其上端能够与脱扣止位杆(4)的一侧和传动杆(5)接触;所述脱扣推杆(10)的上端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且脱扣推杆(1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脱扣顶杆(6)的下端和脱扣止位杆(4)的下端接触;所述脱扣器(11)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且所述脱扣器(11)的一端与脱扣推杆(10)下端的下端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止位杆(4)利用止杆转轴(9)转动安装在复位按钮(2)一侧的壳体(1)上;所述脱扣顶杆(6)的下端利用转轴转动安装在脱扣止位杆(4)一侧的壳体(1)上;脱扣顶杆(6)在绕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脱扣顶杆(6)上端能够与脱扣止位杆(4)的一侧和传动杆(5)接触;所述脱扣推杆(10)的上端利用转轴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且脱扣推杆(10)在绕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与脱扣顶杆(6)的下端和脱扣止位杆(4)的下端接触;所述脱扣器(11)安装在壳体(1)的下部且所述脱扣器(11)的一端与脱扣推杆(10)的下端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脱扣转轴(8);所述脱扣推杆(10)包括第一推动杆(10-1);所述第一推动杆(10-1)的上端和脱扣顶杆(6)的下端利用同一根脱扣转轴(8)转动连接于壳体(1)上,所述第一推动杆(10-1)的一侧形成弧形第一推动脚(10-2)和第二推动脚(10-3),所述第一推动脚(10-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脱扣顶杆(6)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推动脚(10-3)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脱扣止位杆(4)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器(11)包括拉杆(11-1)、线圈(11-2)和第一弹簧(11-3),所述线圈(11-2)为空心线圈且其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弹簧(11-3)置于线圈(11-2)的内部,且第一弹簧(11-3)的一端与线圈(11-2)封闭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簧(11-3)的另一端与拉杆(11-1)的一端接触,所述拉杆(11-1)的另一端与脱扣推杆(10)的下端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止位杆(4)包括第二推动杆(4-1),所述第二推动杆(4-1)的一侧开设第二凹槽(4-2),第二推动杆(4-1)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凸块(4-3),第二推动杆(4-1)的下端形成第四推动脚(4-4),所述止杆转轴(9)位于第二推动杆(4-1)与第四推动脚(4-4)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按钮(2)的一侧形成第二凸块(2-1),所述第二凸块(2-1)与脱扣止位杆(4)开设第二凹槽(4-2)的一侧接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脱扣和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顶杆(6)为三角形,其上端形成第三推动脚(6-1),所述第三推动脚(6-1)与传动杆(5)和脱扣止位杆(4)的第一凸块(4-3)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格朗低压电器(无锡)有限公司,未经罗格朗低压电器(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01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顶灯(0879)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断路器的引弧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