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适应高精度的轴承端面固定零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3915.0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5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亮;孙丽崴;刘贵;王凤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F16C4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31311 | 代理人: | 李秀兰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高精度 轴承 端面 固定 零件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轴承元件,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高精度的轴承端面固定零件。
背景技术
在高精度的空间运动机构中,主要依靠高精度的轴承实现准确的转动指向。但由于轴、轴承座和端面固定螺母存在加工误差,特别是端面固定螺母端面与螺纹的垂直度难以保证,所以传统的螺母固定方式容易导致轴承安装后跳动精度下降,从而影响轴系转动精度,乃至降低轴承使用寿命。本专利设计一种固定零件,优化轴承的端面固定方式,保证其安装后的跳动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高精度的轴承端面固定零件。
本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适应高精度的轴承端面固定零件,其包括轴承内圈球面挡圈1、轴承内圈锁紧螺母2、轴承外圈球面挡圈3和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另外相配合的零件有角接触球轴承5、轴6和轴承座7。
所述的轴承内圈球面挡圈1为一个不锈钢2Cr13挡圈,一侧端面为平面,另外一侧为圆弧凸面。
所述的轴承内圈锁紧螺母2为一个不锈钢2Cr13螺纹压圈,压圈内圆有螺纹,外圆无螺纹,一侧端面为平面,另外一侧为圆弧凹面。
所述的轴承外圈球面挡圈3为一个不锈钢2Cr13挡圈,一侧端面为平面,另外一侧为圆弧凸面。
所述的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为一个不锈钢2Cr13螺纹压圈,压圈内圆无螺纹,外圆有螺纹,一侧端面为平面,另外一侧为圆弧凹面。
本专利中,轴承内圈球面挡圈1平端面与角接触球轴承5内圈端面靠紧,凸球面与轴承内圈锁紧螺母2的球面贴合,轴承内圈锁紧螺母2与轴6螺纹连接,实现对角接触球轴承5内圈的固定。轴承外圈球面挡圈3平端面与角接触球轴承5外圈端面靠紧,凸球面与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的球面贴合,轴承外圈锁紧螺母4与轴承座7螺纹连接,实现对角接触球轴承5外圈的固定。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该轴承端面固定零件既可靠的固定了轴承,又通过工艺性、经济性更好的结构保证了轴承跳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自适应高精度的轴承端面固定结构装配示意图;图中:1-轴承内圈球面挡圈,2-轴承内圈锁紧螺母,3-轴承外圈球面挡圈,4-轴承外圈锁紧螺母,5-另外相配合的零件有角接触球轴承,6-轴,7-轴承座。
图2为轴承外圈端面固定零件示意图;图中:A-轴承外圈球面挡圈,B-轴承外圈锁紧螺母。
图3为轴承端面固定零件构成的球面副简图;图中:a-凸球面杆,b-凹球面杆。
图4为轴承端面固定零件受力图;图中:L-轴承外圈,M-轴承外圈球面挡圈,N-轴承外圈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对本专利进一步说明,具体设计如下:
1)轴承外圈端面固定零件
轴承外圈端面固定零件包括轴承外圈球面挡圈和轴承外圈锁紧螺母。轴承外圈球面挡圈内、外圆没有螺纹,与轴承座有0.1mm左右间隙,其一侧端面为平面,另外端面为半径R的凸球面。轴承外圈锁紧螺母内圆无螺纹,外圆有螺纹,其一侧端面为平面,另外端面为半径R的凹球面。轴承外圈球面挡圈与轴承外圈锁紧螺母组成球面副,两者之间可以通过球面副进行自由摆动,从而适应轴承外圈端面的位置。
零件装配过程中,轴承外圈球面挡圈与轴承外圈锁紧螺母可实现自适应的条件是球面副之间的摩擦力f小于轴承外圈锁紧螺母拧入的轴向力F在球面切向上的分力FT,即:
f<FT
即:
得到:
按照不锈钢之间滑动摩擦系数u=0.3计算,得到:
R<3.48r
式中:
R—球面副半径;
r—球面挡圈内半径;
F—轴承外圈锁紧螺母拧入的轴向力;
f—球面副上的摩擦阻力;
μ—球面副之间的摩擦系数;
2)轴承内圈端面固定零件
轴承内圈端面固定零件包括轴承内圈球面挡圈和轴承内圈锁紧螺母。轴承内圈球面挡圈内、外圆没有螺纹,与轴有0.1mm左右的间隙,其一侧端面为平面,另外端面为半径R的凸球面。轴承内圈锁紧螺母外圆无螺纹,内圆有螺纹,其一侧端面为平面,另外端面为半径R的凹球面。轴承内圈球面挡圈与轴承内圈锁紧螺母组成球面副,两者之间可以通过球面副进行自由摆动,从而适应轴承内圈端面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39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线轴承组件
- 下一篇:防尘罩及传动轴支架油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