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带轮传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3676.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7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梁永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巴贝利工业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2 | 分类号: | F16H7/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启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3 | 代理人: | 方启荣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带 从动轮 主动轮 传送机构 圆带轮 干涉现象 本实用新型 传动效率 使用寿命 带轮槽 故障率 圆弧形 轮槽 绕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带轮传送机构,包括主动轮、圆带和从动轮,主动轮、从动轮的带轮槽为圆弧形;圆带分别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到轮槽中绕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圆带干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传动效率;另一方面,也有效提高圆带的使用寿命,减低机构的故障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带轮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圆带和圆带轮的带轮槽配合接触面为线接触,导致摩擦力不足,圆带异常磨损及局部磨损过快造成皮带使用周期短。旧圆带轮是梯形槽结构,与圆带只有三条线的接触,在使用中只能靠增大张紧力使得皮带横截面变形来增大圆带和圆带轮的接触面,从而增大传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接触面积的减少,要达到相同的传动力,在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大正压力的方式,也就是增大张紧力,由于磨损和正压力是正比关系,因此会缩短圆带的寿命。
现有技术中在实际的使用中,某些情况会出现圆带跳出带轮槽造成掉带或者是某些情况会出现圆带有特别严重的磨损掉粉。导致的原因由于圆带安装后的自然夹角大于带轮槽两条切线边的夹角,导致圆带侧面有额外的接触面,并且摩擦方向不是圆周方向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带轮传送机构,包括主动轮、圆带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带轮槽为圆弧形;圆带轮的圆弧形带轮槽相较于传统的梯形带轮槽,使圆带和圆带轮的接触面从原来的三条线接触到现在的圆弧面接触。让圆带在相同张紧力作用下产生相同的变形时,该圆弧形带轮槽结构的接触面积会比旧结构的大,从而提供更大的扭矩和动力,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圆带分别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带轮槽中绕过;皮带进入主动轮或离开主动轮时,皮带与主动轮边缘相交处在从动轮平面上有一投影点;从动轮平面为垂直于从动轮的中心轴的平面,并且主动轮中心轴在该平面上;皮带进入主动轮或离开主动轮时,皮带与主动轮边缘相交处在主动轮平面上也有一投影点;主动轮平面为垂直于主动轮的中心轴的平面,并且从动轮中心轴在该平面上;皮带进入从动轮或离开从动轮时,皮带与从动轮边缘相交处在从动轮平面上有一投影点;皮带进入从动轮或离开从动轮时,皮带与从动轮边缘相交处在主动轮平面上也有一投影点;调整主动轮与从动轮位置满足皮带与主动轮边缘相交处在从动轮平面上的投影点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皮带主动轮边缘相交处在主动轮平面上的投影点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基准面为平行于主动轮中心轴的平面,并且从动轮中心轴在该平面上;同时,还要满足皮带与从动轮边缘相交处在从动轮平面上的投影点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大于皮带与从动轮边缘相交处在主动轮平面上的投影点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圆带的材质为聚氨酯,使用硬度更高的聚氨酯材质的圆带,通过增大张紧力而增大输出的扭矩,使用中也可以实现增大扭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圆带干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传动效率;另一方面,也有效提高圆带的使用寿命,减低机构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为圆带轮传送机构主视图与侧视图对应的结构图;
图2为圆带轮传送机构在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3为圆带轮传送机构在B处的放大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主动轮;2、从动轮;3、圆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巴贝利工业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巴贝利工业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3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