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9537.8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8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丁三才;疏达;王国祥;王俊;刘小飞;朱方荣;张仁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盛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3/00 | 分类号: | F27D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液流槽 燃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冶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流槽是铸造冶金领域常用设备,通常作为金属液的流通渠道或者存容器。为了保证金属液的温度和质量,经常需要对流槽进行加热来达到预热或保持金属液温度。通常传统生产工艺是采用燃气开放式烧灼或电热丝辐射式加热,存在能耗高、升温慢,烧损严重等问题。
在申请号为201020289864.7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预熔锅系统,该专利文献将燃烧管沿流槽长度方向设置于流槽槽口,通过燃烧管上均布的燃气喷口进行加热,属于燃气开放式烧灼的方式。该方式简单方便、成本低廉。但开放式烧灼的方式容易造成工人烧烫伤,且能耗损失大,工作环境温度高,烟气无法集中回收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包含盛液装置与加热机构;
所述盛液装置包含保温盖与流槽;
所述保温盖盖在所述流槽槽口上;
所述保温盖与所述流槽之间存在工作空间;
所述工作空间包含燃烧空间与流槽的槽道形成盛液空间;
所述燃烧空间位于所述盛液空间上方
所述加热机构延伸至燃烧空间。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含燃烧器;
所述燃烧器包含燃烧器主体与燃烧器喷口;
所述燃烧器主体设置在保温盖外侧;
所述燃烧器喷口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主体连接,另一端贯穿保温盖延伸至燃烧空间。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喷口逆着金属液流动方向斜向下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还包含排烟管;
所述排烟管设置在保温盖上,并贯穿保温盖。
优选地,沿金属液流动方向,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燃烧器喷口延长线与槽口的交点的上游位置。
优选地,所述流槽包含耐火材料层、第一保温层、第一外壳层;
所述耐火材料层、第一保温层、第一外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保温盖包含第二保温层、第二外壳层;
所述第二保温层、第二外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保温盖与所述流槽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保温盖能够绕铰链开合。
优选地,还包含控温热电偶;
所述控温热电偶设置在所述保温盖上;
控温热电偶穿过保温盖延伸至所述盛液空间内。
优选地,沿金属液流动方向,所述控温热电偶位于燃烧器喷口的下游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整个加热过程处于封闭空间内,安全可靠,升温迅速、热效率高,环境温度更低。
2、本实用新型尾气集中排出,方便集中处理。
3、本实用新型外部空气不能进入流槽,减少了金属液的氧化烧损。
4、本实用新型可以重复或叠加使用,以满足生产现场的需求。
5、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
流槽1 控温热电偶4
保温盖2 燃烧器5
铰链3 排烟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包含盛液装置与加热机构。所述盛液装置包含流槽1与保温盖2,保温盖2盖在流槽1的槽口上,本实施例中保温盖2的下端面与流槽1的上端面密封贴合,优选地,两者还可以是凹凸面接触或者过渡配合的方式贴合。为减少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流槽1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耐火材料层、第一保温层、第一外壳层,保温盖2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二保温层、第二外壳层。流槽1与保温盖2之间通过铰链3连接,铰链3铰接保温盖2一侧端与流槽1的一侧端,使保温盖2可以绕铰链3开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盛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盛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9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型硅碳棒煅烧专用发热铁
- 下一篇:漆包机余热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