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针快速进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7098.7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2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祁冀;平瑞月;陈超;张磊;张少群;李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徐杨松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条 储气室 壳体 活塞 针管道 针灸针 齿轮 弹簧 本实用新型 快速进针器 动力装置 条形孔 储气 室内 活塞连接 壳体滑动 外侧延伸 向上延伸 左右两侧 活塞杆 疼痛感 底端 进针 卡孔 内壁 连通 匹配 拉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针快速进针器,其包括壳体、动力装置和出针管道,动力装置包括储气室、活塞、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储气室设于出针管道的上方,且与出针管道连通;活塞设于储气室内,活塞的活塞杆向上延伸出储气室,并与齿轮相连接;储气室内还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于储气室的顶部,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连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设于齿轮的左右两侧,且第一齿条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上,第二齿条与壳体滑动连接;第二齿条向壳体的外侧延伸形成拉手,壳体上设有与拉手相匹配的条形孔;条形孔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卡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针灸针插入深度的调节,且进针速度较快,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针灸针快速进针器。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治疗疾病手段,由于其对人体基本无害,因此成为一种相比西医来讲比较为患者接受的治疗手段,传统的针灸手法大都是用手持直接进针,劳动强度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多需持针体进针,故难以达到无菌操作,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器械逐步现代化,开始采用进针器来替代手动进针,但现有的进针器仍然存在不足,如不能对针灸针的进针深度进行调整以及进针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灸针快速进针器,解决现有进针器不能对针灸针的进针深度进行调整以及进针速度较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灸针快速进针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动力装置和出针管道,所述出针管道设于所述动力装置的下方;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储气室、活塞、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所述储气室设于所述出针管道的上方,且与所述出针管道连通;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储气室内,所述活塞的活塞杆向上延伸出所述储气室,并与所述齿轮相连接;所述储气室内还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储气室的顶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分别设于所述齿轮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齿条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向所述壳体的外侧延伸形成拉手,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拉手相匹配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卡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向上拉动拉手,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的齿轮上移,与齿轮相连接的活塞杆带动活塞在储气室内上移,完成储气室内空气的填充;此时偏移拉手,将其固定于条形孔一侧的卡孔内,第二齿条发生偏移,齿轮将脱离与第二齿条之间的啮合,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迅速的向下移动,将出针管道内部的针灸针射出;另医务人员可通过将拉手置于不同的卡孔中,对储气室内填充的气体量、第一弹簧的压缩量进行控制,实现对针灸针插入深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的进针速度较快,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进一步:所述储气室内还充填有活性炭。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采用活性炭吸附储气室内空气中悬浮的微生物,使该进针器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一端与靠近所述出针管道一端的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底部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针完成后,拨开置于卡孔内的拉手,第二齿条将在弹力绳的作用下快速的向下移动,以备下次使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齿条的底部设有用于所述齿轮自转的自转槽。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二齿条在弹力绳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时,齿轮将在自转槽内不停的转动,避免阻碍第二齿条下移;使用时,轻按拉手并上移,齿轮便可在第二齿条的带动下脱离自转槽,并与第一齿条啮合。
进一步:还包括储针箱,所述储针箱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储针箱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出针管道相连通的出针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向出针管道内送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7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针灸收纳盒
- 下一篇:靳三针儿童脑病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