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流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3433.6 | 申请日: | 201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6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冉永华;蒋中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3 | 分类号: | H02M7/2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流电路。
背景技术
作为单相高频开关电源的交流输入整流电路,是将开关电源输入的单相交流电转换为所需直流电的关键电路,为整个开关电源输入电流的必经回路,电源所有的输入电流流经此回路。但由于整流电路所使用的器件“单相整流桥堆”,是由4个二极管组成,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全桥整流电路,符号是BR,它是一个四脚器件,4个二极管其它单向导通的器件连接而成的电桥。4个引脚分另为第1引脚,它接第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第2引脚接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第3引脚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3的阴极,第4引脚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阳极,在实际使用的器件中,上面的二极管也可以由其它单向导通的管子或者电路代替。
单相交流输入的L(火线)接在“单相整流桥堆”的2脚,单相交流输入的N(零线)接在“单相整流桥堆”的3脚,1脚接至开关电源的“+”,4脚接至开关电源“-”。
它的工作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图3所示为单相整流桥正常工作一个周期的电流(用Iin表示)流向图,图2是工作在正半周,图3是工作在负半周。从上面图2和图3可看出每个周期均有两个二极管与开关电源串联参与工作:交流电正半周时交流输入的L经D1流向开关电源的“+”,再流经开关电源,后经D3回到交流输入的N;如图2所示。交流电负半周为交流输入的N经D2流向开关电源的“-”,为开关电源提供负半周的电流后经D4回到交流输入的L,如图3所示。
所以正常工作时,“单相整流桥堆”每个周期均由两个二极管串入电流回路为开关电源提供电流,由于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电流在流经二极管时会有压降VF,所以二极管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功耗为“PD=VF*Iin”,且VF与Iin成正比关系。所以此功耗在大功率输入或较低输入交流电输入时,随着Iin值增大,则有
“PD↑=VF↑*Iin↑”功耗上升,整流管的温度会升高,另“单相整流桥堆”温度特性,电流电压限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为此选用器件时会根据留出余量,造成成本浪费。而且单一整流桥选定后,体积有限,散热面积有限,功耗的增加将加重热量的集中,难以将其导出,加大散热的设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开关电源前置整流电路,选件困难、散热难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整流电路。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流电路,设置在交流输入电路与开关电源电路之间,对交流输入进行整流输入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包括单相整流桥堆BR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相整流桥堆BR2;所述的单相整流桥堆BR1和单相整流桥堆BR2的第1脚和第3脚均短接;所述的单相整流桥堆BR1第2脚与单相整流桥堆BR2第2脚短接,所述的单相整流桥堆BR1第4脚与单相整流桥堆BR2第4脚短接;所述的交流输入电路的L线接所述的单相整流桥堆BR1的第1脚、所述的交流输入电路的N线接所述的单相整流桥堆BR2的第1脚;所述的单相整流桥堆BR1和单相整流桥堆BR2的第2脚均与所述的开关电源正极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开关电源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的单相整流桥堆BR1和单相整流桥堆BR2的第4脚均相连。
本实用新型成功应用,解决了电源在大电流工作时原本的功耗集中,散热设计工艺难度大的问题。且在解决以上问题时,增加了器件选型优势,提高了器件的实际使用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开关电源输入整流电路原理图。
图2表示目前开关电源输入整流电路在市电正半周时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3表示目前开关电源输入整流电路在市电负半周时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流电路原理图。
图5表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流电路在市电正半周时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6表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流电路在市电负半周时电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3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