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用极耳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7136.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2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林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4 | 分类号: | C09J7/24;C09J7/5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2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用极耳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带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包装的极耳胶带。
背景技术
电池极耳胶是生产电池极耳关键的绝缘特殊胶,也是锂聚合物电池品质良坏的关键材料,本质上它是无黏性胶膜,完全依靠温度与时间控制使其溶合。市场上的极耳胶带主要有:白胶、黑胶和黄胶。但这三种极耳胶带都有优缺点,需要综合三款胶带的特点,研制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极耳胶带,以期使极耳胶带与正负极耳、铝塑膜内层有良好的热封粘贴性、极耳胶带本身具有良好的耐电解液性以及极耳胶带具有极佳的电绝缘性,能防止金属带与铝塑膜之间的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极耳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离型层、第一热封层、第一耐高温层、绝缘层、第二耐高温层、第二热封层和第二离型层;
其中,所述第一耐高温层与所述绝缘层相接触的表面被设置为第一凹凸面;所述第二耐高温层与所述绝缘层相接触的表面被设置为第二凹凸面;所述绝缘层分别与所述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齿合;
所述第一热封层与所述第一离型层相接触的表面设有第一凸起条;
所述第二热封层与所述第二离型层相接触的表面设有第二凸起条。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中,所述第一热封层为流延聚丙烯薄膜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中,所述第一耐高温层为聚环烯烃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中,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中,所述第二耐高温层为聚丁二烯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中,所述第二热封层为马来酸杆改性聚丙烯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中,所述第一凹凸面中,凹陷深度占所述第一耐高温层总厚度的50%-60%。
优选的是,所述的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中,所述第二凹凸面中,凹陷深度占所述第二耐高温层总厚度的50%-60%。
本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案通过对现有极耳胶带结构的改进,使得其与正负极耳、铝塑膜内层具有良好的热封粘贴性;在长期电解液浸泡下不分层,热封时不变形,有效保障了电池生产、储存和使用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锂电池用极耳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锂电池用极耳胶带中耐高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案提供一实施例的锂电池用极耳胶带,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离型层1、第一热封层2、第一耐高温层3、绝缘层4、第二耐高温层5、第二热封层6和第二离型层7。
其中,第一耐高温层3与绝缘层4相接触的表面被设置为第一凹凸面301;第二耐高温层5与绝缘层4相接触的表面被设置为第二凹凸面501;绝缘层4分别与第一耐高温层3和第二耐高温层5齿合;
第一热封层2与第一离型层1相接触的表面还设有第一凸起条201;
第二热封层6与第二离型层7相接触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凸起条601。
在使用该极耳胶带前,需要剥离掉两面的离型层。第一耐高温层3、绝缘层4和第二耐高温层5被设置为相互齿合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在胶带被热封时,第一耐高温层3、绝缘层4和第二耐高温层5能够顺带被热融在一起,以使它们之间的粘结界面不易出现任何渗透现象,形成一体式的高温阻断层,该最终被热融得到的高温阻断层的熔点在200-300℃之间。
第一凸起条201和第二凸起条601的作用是:1)便于离型层被自动化剥离;2)降低热封层主体热封时在热封设备界面上的损耗量,以保证热封质量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热封层2优选为流延聚丙烯薄膜层。第一耐高温层3优选为聚环烯烃层。绝缘层4优选为聚乙烯层。第二耐高温层5优选为聚丁二烯层。第二热封层6优选为马来酸杆改性聚丙烯层。极耳胶带整体的厚度在90-200μm之间。
其中,第一凹凸面301中,凹陷深度L2优选占第一耐高温层3总厚度L1的50%-60%,第二凹凸面501中,凹陷深度L4优选占第二耐高温层5总厚度L3的50%-60%,以使第一耐高温层3、绝缘层4和第二耐高温层5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增加接触界面的抗渗透性能。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7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