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6952.1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7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许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8 | 分类号: | H04B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通信 网络 信号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是沟通移动用户与固定点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包括陆、海、空移动通信,采用的频段遍及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一信令使其振铃。传统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随意摆放,不仅造成了空间浪费,也摆放杂乱导致了对装置的挤压碰撞,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装置,形成对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装置的有效固定。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条,固定条表面通过调节件安装有转动条,两侧的转动条的末端通过转动杆相互连接,转动杆中间均布有定位件;
所述信号接收器两侧中央开有螺纹孔,信号接收器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孔和接头定位孔,固定孔和接头定位孔之间均布有第一限位孔;
所述固定条表面分别开有相互垂直贯通的定位长槽和定位短槽,定位长槽和定位短槽交汇处底部开有第二限位孔;
所述调节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柱、圆形限位块、中间轴、六边形转动块,第一螺柱与螺纹孔之间为螺纹配合;
所述转动条中间设有与中间轴相配合的转孔,转动条一端固定有异形柱,转动条另一端的两侧对称分布有若干卡槽;
所述转动杆两端对称设有与异形柱相配合的异形槽;定位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柱和吸盘,第二螺柱和转动杆中间进行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通过螺栓固定在信号接收器两侧,使得固定条与信号接收器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条的厚度等于中间轴的高度,使得调节件具有良好的调节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长槽、定位短槽、转动条的宽度相同,使得固定条对转动条形成良好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长槽和定位短槽的深度相同且小于异形柱的高度,避免调节件在转动调节过程中导致转动条、转动杆之间的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对传统信号接收器进行改装,不仅保证了对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的稳定接收,也有效利用了空间,避免空间浪费以及摆放杂乱导致的装置损伤,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旋转调节,使得装置能够稳定固定在墙面上,操作简单,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接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1,信号接收器1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条2,固定条2表面通过调节件3安装有转动条4,两侧的转动条4的末端通过转动杆5相互连接,转动杆5中间均布有定位件6;
如图3所示,信号接收器1两侧中央开有螺纹孔11,信号接收器1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孔12和接头定位孔13,固定孔12和接头定位孔13之间均布有第一限位孔14,用于对定位件6进行定位;
如图4所示,固定条2表面分别开有相互垂直贯通的定位长槽21和定位短槽22,定位长槽21和定位短槽22交汇处底部开有第二限位孔23,固定条2通过螺栓固定在信号接收器1两侧,使得固定条2与信号接收器1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
如图5所示,调节件3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柱31、圆形限位块32、中间轴33、六边形转动块34,第一螺柱31与螺纹孔11之间为螺纹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69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