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扎带卡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6737.3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5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大和化成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扎带卡 固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扎带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扎带卡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部配有大量的线束,这些线束通过汽车线束扎带固定在汽车钣金上,线束固定的安全可靠性对整车电气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整车发动机功能的增多,汽车驾驶室内线路与发动机需要实时通信,越来越多的线束需要与发动机连接。而发动机为振动件,整车车身也存在振动,所以布置于车上的线束也会存在振动。
因此,线束固定稳定性不但取决于扎带对线束的固定能力,还取决于扎带固定于车身上的稳定性。而传统的汽车线束扎带与车身的连接结构设计不合理,安装与拆卸麻烦,扎带相对于车身易产生松动,导致线束与扎带整体产生晃动,严重影响线束固定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扎带卡固结构,通过该扎带卡固结构可实现将线束扎带固定于车体上时,其卡接与拆卸过程方便、快速、灵活,结合后无松动,减少扎带相对于车体的晃动,保证了线束固定的稳定性,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扎带卡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设置于基片上的卡固结构本体,该卡固结构本体包括设置于基片上端的定位盘、设置于定位盘上的定位插入部、及分别设置于定位插入部上部两侧边的挤压臂,其中,该挤压臂向下延伸至定位盘上方,在该挤压臂下部外侧边设置有一阶梯状凸起,且在该阶梯状凸起上形成有若干卡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插入部主要由前插块、及连接于前插块后端的后插块组成,其中,该前插块由上至下宽度依次减小,使在该前插块下部两侧边且位于后插块前端分别形成一让位槽,该挤压臂下部位于让位槽侧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后插块前端面下侧且位于前插块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一条形凸台,在所述挤压臂底部后侧边上挖空形成与条形凸台相匹配的下凹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前插块前端面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一方形大卡槽与一方形小卡槽;在所述后插块的后端面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一上方形卡槽与一下梯形槽,且该下梯形槽延伸至定位盘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定位盘、定位插入部与挤压臂相配合的结构设计,及挤压臂与让位槽之间相互配合,在通过该扎带卡固结构将线束扎带固定于车体上时,其卡接与拆卸过程方便、快速、灵活,结合后无松动,减少扎带相对于车体的晃动,保证了线束固定的稳定性,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扎带卡固结构,包括基片1、设置于基片1上的卡固结构本体2,该卡固结构本体2包括设置于基片1上端的定位盘21、设置于定位盘21上的定位插入部22、及分别设置于定位插入部22上部两侧边的挤压臂23,其中,该挤压臂23向下延伸至定位盘21上方,在该挤压臂23下部外侧边设置有一阶梯状凸起231,且在该阶梯状凸起231上形成有若干卡位23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插入部22主要由前插块221、及连接于前插块221后端的后插块222组成,其中,该前插块221由上至下宽度依次减小,使在该前插块221下部两侧边且位于后插块222前端分别形成一让位槽223,该挤压臂23下部位于让位槽223侧边。
同时,在所述后插块222前端面下侧且位于前插块221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一条形凸台2221,在所述挤压臂23底部后侧边上挖空形成与条形凸台2221相匹配的下凹陷部。
同时,在所述前插块221前端面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一方形大卡槽2211与一方形小卡槽2212;在所述后插块222的后端面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一上方形卡槽2222与一下梯形槽2223,且该下梯形槽2223延伸至定位盘21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扎带卡固结构,用于将线束扎带卡固于汽车车体的钣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大和化成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大和化成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6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线缆接头的工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槽式防火电缆桥架